问题恐怕不是“难度”,而是“要不要”这么做!
第一,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你为什么要做这么?这个问题,请务必深思熟虑。
第二,弄不好容易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投机取巧”的事,美高心知肚明。不少人在“投机取巧”,譬如到非洲当个志愿者,到乡下帮农民盖个房子……美高或许都不会看上一眼(那是钱的功劳,不是学生自己的付出)——它会问你,你投入了多少时间、精力,你担任了什么角色、起了什么作用,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影响……诸如此类。能否说得出来,说得清楚呢?
面试、文书,“前后夹击”——很容易穿帮啊。
|
|
2022-08-06 20:09:45 |
第一,你在美初读了几年? 如果是2-3年,应能申请免交托福考试成绩。如果——只有一年呢?即便有绿卡,还是“国际生”一个,很可能不能免托福。这点,请务必谨慎处理。最好的办法,是联系待申请的美高招生办,把自身情况说清楚,看看可否免试。
第二,即便美高A可免试,美高B也能免试否? 每一所美高,招生条件、对“国际生”定义未必相同,常有自身特定的看法和要求。能确保所有申请的十来所美高,都免试否?
第三,申请美高,是跟所有申请人,同台竞争——并非简单只跟国际生、中国尤其是大陆队友竞争。 美国学生,在美国的国际生、中国学生,因为占据“地利”优势,都在考标化,尤其是SSAT。明明身在美国,却不考——为什么?!除非你能跟每一所美高解释清楚。否则,很可能被招生官质疑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招生官一犹豫,可能就去WL,或脆拒了。
第四,提交标化成绩,不仅仅证明自身的英语和学术水准,更证明了学习效率、时间管理…… 这些,正是美高私校很看重的东西。好比美高为什么很看重课外活动一样,都是“规定动作”(GPA全A虽好,却是规定动作。美高招生官亲口告诉我,只要努力一点,按部就班都能拿出好成绩——因此,不算啥、缺乏“分辨性”,招生时不会特别看重)之外的“自选动作”,最能看出申请人的个性特质。
第五,“在5所寄宿美初”是啥神操作啊?读了5所寄宿美初,还是在T5的美初读书?
第六,交托福、SSAT,是国际生申请美高私校的标准程序。如今美国大致恢复常态了,那么,“交标化成绩”这个例牌程序,会否“故态复萌”、恢复正常了呢?咱们可不宜把原本的“例外”,“自作聪明”当作了常态喔。
|
|
2022-08-06 19:26:34 |
综合说来,去公立学校吧,私立学校尤其优质寄宿私立学校,不是你篮子里的菜。
第一,不喜欢标化和刷题,可私校偏偏要这个——能托福、SSAT双免试的,并不多吧。即便是美籍,不在英语国家读书,私校不会“另眼相看”,美国护照并无任何优势——还是得有标化。这关难过。甚至英语——“属于刚过学校ESL的水平”,能否免试,都难说。
第二,与优质私校难说匹配。无论如何,私校要求高,“7下8上”托福许多110+、SSAT2300+,与“孩子是一般孩子,成绩较好,但是目前没有拿出手的课外活动”,似乎难说匹配。同时,既然50+不是很看得上,T50可是要求在那里,大约只有申请人至少前10%、甚至5%的队友,才有希望。
第三,题主似乎很偏重学术,尤其数学——“例如数学, 12年级甚至可以上矢量分析,偏微分方程等有研究生学分的课程(400+)”,确实许多私校都没有。公校学术上,许多时候不输私校,甚至更强——因为那是它唯一能做的。去公校里那些数理特长学校,或许更合适。(不过,这一点与上一点孩子的实况,是否有矛盾?)
最后,友情提醒一句:规划要脚踏实地,切忌理想化。读个10年级,行就继续,不行就转学……这样的看法,不少人都有。现实,可能要冰冷许多。就我观察所知,插班生交友很难,因为你已经错过了9年级都是“新生”这个机会,到10年级,朋友圈已基本固定。同时,公校大多K12,从小一路上来,多年朋友小圈子,谁稀罕“海外来客”陌生人?当然,如谷妹妹这样,到哪里都是“万人迷”。
|
|
2022-07-26 04:28:20 |
取决于你想要什么。譬如:
1.地道美式英语,地道美国文化、美国生活……当然是国际生越少越好,避免扎堆。公立、走读学校,或许更合适。
2.国际生管理、中国胃……当然是国际生,尤其队友们越多越好。
但是,也得想到其它附带的问题。地道美国学校,地道是地道了,可咱英语过关否,真能交到朋友否,中国胃、想家了怎么办……同样,国际生尤其是队友多的地方,扎堆、攀比、小圈子文化……也有自身的局限。
真正理解美高”国际生比例高低“的内在含义,才是重点。
说到底,得咱们自己想清楚:我去美高留学,到底在乎什么。按照优先次序,列个表,排一排,就会大致知道答案。
|
|
2022-07-24 20:59:30 |
似乎无法“判断孩子的学术是否能在学校排在前5%-10%”——除非如谷妹妹那样。
因为,有4个“没法准确判断”。
第一,咱“没法准确判断”自身的实力。托福120、SSAT 2400——只能说是考试冠军,恐也难说在学校里必定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第二,咱“没法准确判断”本届同学的实力。一所美高,三五百学生,一个年级百来人来自五湖四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似乎没人能知道,今年你的梦校有谁申请、会录取谁。韩国、越南,都是读书很卷的地方。今年他们去了人多了、少了……
第三,咱“没法准确判断”孩子在美高的表现。如果说上面两条是静态因素,那么,孩子4年里的表现,则是动态因素。没人能开出一张保证书——能否适应,英语过关否,学生群体素质如何,校风师资……
第四,咱“没法准确判断”美高之间的横向差异。安多佛的前5%-10%,与一所排名100+美高的前5%-10%,存在多大差异、存在什么差异?
|
|
2022-07-24 20:48:54 |
申请美高,与出国前就读学校是公立还是私立,并无内在逻辑关系。
与此同时,从实际申请结果看,不同性质学校出来的孩子,总体上确实又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美高申请才有所谓的“鄙视链”之说。我的微信公众号(“老爹养娃”,ID:laodieyangwa),曾分5期专门说过这事儿(有兴趣者,请看第一期链接:“平”见美国 | 申请美高,真有几条“鄙视链”?-1/5(总共分5次连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7386&idx=1&sn=2fbe0e8c265dd5b6ca9576d25541d454&chksm=fd0e7009ca79f91f4bb4fe8cf8bed99a07f44f0ebef0304267e359f02608e8c670d7de6bb36f&token=572659898&lang=zh_CN#rd)。
这点,不可不察,不可不知。
单说公立学校学生,申请美高面对如下挑战。
第一,英语基础偏弱。单就托福考试而言,如果都是“裸考”,平均说来公立学校可能比国际学校低10-15分,前者在65-85分,后者在75-95分。这个是我根据托福考试全国均分,结合身边同学和自身实况,估算出来的。
在美高眼里,公立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可能难以满足学业要求,跟不上班级进度,得先上ESL。而优质美高里,开设ESL课程的很少,如T30美高里,数过来不到一只手。国际学校这个英语基础,能基本满足学习需求。
第二,教师“不会”写推荐信。一来申请要写推荐信,公立学校老师并不习惯做这个。二来美高、美国人,说英语,是英语文化。他们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跟我们熟悉的汉语、汉文化全然不同。我们写文章大量使用形容词、成语,显得很“高大上”、有学问,在美高眼里,可能很空洞,言之无物。它们要实实在在的故事,有内容、有数据,而且遣词造句得极为精炼。这样的推荐信,还得用英文,能写得好否?三来英文字眼里那些十分细微的差异,咱们真懂(反正我是不懂)?写成中文,找人翻译成英文,真能行?
第三,没有“学校简介”(school profile),学校也不会去力荐学生。美高招生官,有几个懂中文,会看学校的中文网站呢?不了解学校,如何评估学生的GPA,尤其是进行横向比较呢?!美高招生的生源,之所以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以及广州、南京、成都、杭州等地,其实背后恰恰反映着这个问题。
第四,申请信息的可信度低。这个,不必多说了吧?
第五,学术基础“超配”。我们总说,公立学校数理化生科学基础扎实,这或许是事实。但是,我要说另一个事实——美高,不要求这么难!国际生全部加起来,在美高那里始终是“少数民族”、约占15%—25%。全招了“奥数冠军”队友,那八成本土生还活不活(人家可不是这么上学的)?
在许多美高眼里,我们“过硬”“扎实”的基础,许多恐怕只是“超配”。真有必要?
第六,“全人教育”,均衡发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的“扎实”,都是时间、精力换来的。学术上花时间多了,课外活动、体育运动被挤占了——这个,恰恰是美高极为看重的东西。学霸、学神们,到了美高为追求GPA,放弃了申请时强调的“特长”“亮点”,许多美高都看在眼里。在美国北部一所学校里,我就亲耳听过这样的“抱怨”。学术上的“高分”,难填课外活动和体育的“深谷”。
|
|
2022-07-22 21:09:42 |
我觉得,高中并非孩子的终点站,至少大学才是。因此,问题来了:
孩子想去好的艺术类大学么?
我一个孩子去了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同时也收到帕森斯、普拉特等合计12所大学的录取通知。这些大学,单纯的艺术背景,可能是不够的。
仅仅考虑艺术,可能对未来申请大学,带来潜在负面影响。
望慎思。
|
|
2022-07-04 04:59:27 |
提醒一点:美初许多是7-9年级——如何顺利衔接好“9-12年级”的美高,需要谨慎选择。有些美初,对“8申9”走人去美高的,持保留意见。曾有学生被为难了,不得不读完9年级,或者多花一笔钱。
|
|
2022-07-01 03:15:49 |
第一,按常识办。想一想你出门旅行,会带些什么。
第二,再想想,你是去Madeira上学读书的。因此,读书的家当得带上,尤其是计算器通常有特定要求。
第三,参考学校常会发的checklist,里面会告诉你带啥。
第四,特别提醒:衣服要带,但千万别多带。许多国内的款式,在美国校园里都不适用。带来重得半死,花了不少托运费,到学校还得扔掉,白费劲儿。
第五,建议带床蚕丝被。这里不好买。美国超市里大多是人造棉的,轻飘飘,不习惯(我也觉得不舒服)。
|
|
2022-07-01 03:10:14 |
申请时没有9年级成绩,即便有几所大学能够接受,其它所有大学能否都接受呢?这个,才是问题。
|
|
2022-07-01 03:02:29 |
美高留学到底要花多少钱,用到了哪里,我曾经用一本书,来记录和解答我两个孩子在佩迪中学4年里的花钱经历——《真相与选择:美高留学“花钱”那些事儿》(第二册)。
站内有个链接,或许有用,供你参考(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
|
|
2022-07-01 02:58:57 |
这个学费,在美国只有少数几家免费学校能去,但不知能否申请得到。其它美高,无论公立还是私立,无论走读还是寄宿,怕是只够一个学期,剩下的一半怎么办呢?
结论是,似乎没有这样的私立美高。
因涉及到花钱开支,推荐看我的一本书《真相与选择:美高留学”花钱“那些事儿》,第60-65页,专门介绍了几所免费私立学校(本站链接: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
|
|
2022-06-01 10:45:18 |
第一,你在中国的国际学校么?
第二,你在美高么?多说英语,少说中文,不是应该的么?否则,在美国的学校里,还是成天说中文吗,留学的价值,可是会打折扣的喔。
第三,”同学“是谁,中国人,美国人?为什么不喜欢你说中文?
所有这些问题,都没有个交代,我也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
|
2022-06-01 10:38:26 |
第一,这些学校,是藤校的feeder school么?选哪所,跟”爬藤“,内在的逻辑在哪里呢?如果都是肯定的,那么设法找出那家eeder school。反之,如果都不是肯定的答案,那么,”择校“可能存在方向性错误。
第二,择校,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而不是确保能”爬藤“的学校。如果是国内来的10申11、或者10申10,本已非完整的4年美高经历(这个很重要)——因在美高最多只有两三年了,截至申请美本实际仅仅在读一两年而已(这个,连申本托福能否免试都成问题);如果是美高转学申11,还得解释为什么要转学……诸如此类,都难说是正面因素。
第三,再一个,”理工科突出“,本身难说是”爬藤“阶梯——当然,如果有各种美国人认可的国际大奖,另当别论。
第四,这个时候已是美高放暑假的时候(我两个孩子今年高中毕业,已经回家通宵打游戏了)——上个申请季早已结束,好一点的美高转正、补录都已鸣金收兵。再来择校——而且是这么多学校,很可能是rolling-basis的录取。这种录取方式的学校,与”310“录取的学校,多少存在差异。未知题主注意到没有。
第五,排名虽说没那么重要,但并非全不重要。某种程度上,还是值得看一看的。
建议先把”藤校“放一边,脚踏实地或许更好。
|
|
2022-06-01 10:35:23 |
你是外籍么?如果是,倒是可以考虑的。
如果是一个地道中国人,到美高选中文做二外,这种做法到底是“取巧”,还是“投机”呢——这个,可不好说?千万别以为美本招生官不懂这些“道道“。有时候,“弄巧”会“成拙”,害了自己。
建议慎思。
|
|
2022-06-01 10:09:24 |
第一,学校一定会给你排名。只是做法上,不是直接说你是第x名或者第y名。每所美高,都会给大学提供本校的学校简介,即school profile,其中就会说本校GPA怎么算,前25%是多少人、后百分之25%是多少人,诸如此类。你的GPA,对照这个说明,大学招生官就能一目了然。
第二,美本分区招生。每个招生官负责一些州或者某个大州,对你学校的情况一清二楚。你在哪里,他心如明镜。
第三,照理说,你的课程难度也算是不错的了。我不清楚你在哪所学校,像佩迪这样T15的美高,人均AP才不到四门。因此,问题或许不在这里。你的GPA,够高么——这才是重点。同时,你的几门AP,拿了5分、4分、3分……这个,也挺重要。
不要迷信难度。光有challenge,但拿不到高分,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
2022-06-01 09:48:44 |
第一,既然9年级来美高,照理说应能申请面试托福,不应有此纠结。不知孩子上的是什么样的美高——难道不能免试托福么?
第二,对“test optional”不宜心存侥幸。既然MIT都明确说今年要恢复SAT,其它大学会否跟进?此其一。你能确保要申请的十几所大学,都是“test optional”否?万一其中恰恰有一两所就要SAT,到时你该如何应对?直接放弃不申么——这或许“自断后路”,自寻烦恼。
因此,上策应是确认托福能否面试,在此基础上主攻SAT,争取出好成绩。
要知道,即便是2020年那么紧张的年份,申请TOP20的美本,大约半数都是有SAT的。如今已过两年,美国基本已恢复正常,所有标化考试已全部开放,你却没有成绩。如何向大学招生官解释你没有标化呢?能考,却不考或者考了不提交成绩,别人会如何看这个做法?
|
|
2022-06-01 09:38:37 |
我有个朋友孩子就在该校。帮你问一下吧。
|
|
2022-05-28 17:28:56 |
第一,“你在哪里?”——譬如现在几年级,上香港的公立、私立(嘿嘿,我在香港呆过八年,有些了解)?
第二,“你想去哪里?”——美高、加高、澳高、新(西兰或加坡)高?
第三,“你想怎么去?”——7申8、8申8去美初,或者Groton、CK,还是8申9(当年我们就这样)、9申9、9申10、10申10 ……
只有想过了这些问题,有了答案,才能进入真正的“规划建议”或者“申请建议”,如择校之类。
如果申请美高,香港“机缘巧合”、因故有些身份便利,处在“鄙视链”的中间偏上位置。但是,近两年申请人数明显暴增,大量在香港读书、深圳生活的家庭,挤在这路上。
关于鄙视链,看看我的同名微信公众号5期连载吧,许多内容,都是实话,相信有助于理解你面前会是条什么样的路子。——“平”见美国 | 申请美高,真有几条“鄙视链”?(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7386&idx=1&sn=2fbe0e8c265dd5b6ca9576d25541d454&chksm=fd0e7009ca79f91f4bb4fe8cf8bed99a07f44f0ebef0304267e359f02608e8c670d7de6bb36f&token=550089061&lang=zh_CN#rd)。
再补充一条有用信息:
“平”见美国 | 同为美籍,陆生、港生、台生,在美高哪个pool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7065&idx=1&sn=2ed4117aa51558ddaaf9fb805ba20226&chksm=fd0e71caca79f8dcbc3a96d36d034ab113dc94aadf3ea57ac791debfe9216003f99e5a1a0df4&token=550089061&lang=zh_CN#rd)
其实,如果关注过我的微信公众号,大致就不会“走过路过恰恰错过”了。
|
|
2022-05-27 19:31:30 |
第一,看清楚两类大学的差异。真的确定孩子“一定走”、“适合走”艺术路线吗?建议深入、仔细研究美国综合性大学与艺术类大学的本质区别,同时与孩子深入沟通、交流他/她的想法。
我们拿到一把大学offers后,深入走访了几所综合性大学和RISD、PRATT、PARSONS、SCAD等美国的艺术类院校,看到了两者的重大差异。两者之间,同为“艺术”,却是两个世界。那么,到底要哪个?
第二,看清楚“美术”在美国艺术大学里意味着什么。究竟是做工业设计(譬如纽扣、家私)、平面设计、服装设计、视觉艺术、多媒体互动设计、传统绘画……这些,在艺术大学里都是不同的“专业”,在综合性大学里许多都没有,而只有泛泛的“艺术史”、“艺术”。你要的“美术”,概念过于宽泛——到底要哪个专业方向?
第三,看清楚"艺术"与文化的关系。艺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一种形式。文化基础,是其底蕴。好的文化基础,将决定着孩子未来的艺术之路究竟能走多远。罗德岛的RISD是艺校,录取率今年也只有17%。它们也很在乎文化学习(尽管确实不用再学数理化了),因此与隔壁的常青藤大学——布朗大学共享课程。同样,PARSONS与隔壁的纽约大学(NYU)共享课程。为什么这么安排?
我想说的是,美国的艺术大学,可不是能躲避“文化课”的捷径。申请这些学校,恐怕得有进综合性大学前30的文化基础。
“GPA比较一般、英文尚可”,去RISD、PRATT、PARSONS、SCAD这类高度竞争性的艺校,真行么?孩子会否走得很累很累(读艺术本来就很难)?
第四,就是在艺术大学里边,美国最靠前的CalArts、RISD、PRATT、PARSONS、SCAD……都有着明显不同的方向和基础要求。咱们要哪个呢?
|
|
2022-04-26 17:58:23 |
这么好的条件,似乎低录了。不知可否分享一下故事?
|
|
2022-04-21 06:05:31 |
这是个“老答复”,却大致管用。我偷个懒,直接贴上(链接:http://www.findingschool.net/answers/23013#t100790)——我唯一想说的是:不要投机取巧。那点玩意儿,别人都懂。
如果你是ABC,那么AP中文或许还管点用。
否则,恐怕是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我在学校听过“AP中文”5分学生的说话,也在某个特定场合跟对方说过话、听他们唱过中文歌。我孩子们也跟我说过他们对“AP中文”的理解和看法。大约,就是个国内小学生水平。这点,怕是美国大学招生官也心知肚明,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吧?
如是陆生,这个“二外”,一定指中文以外的其它外语,譬如西、法、德、拉丁之类。
|
|
2022-04-20 08:33:32 |
就在2所寄宿学下“选秀”吧。如果愿意付个“保险费”、想骑驴找马,那就先预订第一个、努力争取第二个——不过,要小心看清楚录取合同,不要被套进去。原因如下。
第一,要弄清“寄宿”美高与“走读”美高到底有什么差异。3所学校,2个类型。在我看来,两类学校对校园的文化生态、对学生与家庭的配合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等,存在核心差异——这些差异,对国际生尤其重要。建议一看站内链接:“翻开这套书,去美高留学,我知道《真相》,我懂得《选择》......”(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我用3页专门介绍了一个看法——“走读有隐患,去留需谨慎”。二看网上那个美高留学的连续剧,其中一集专门介绍了几个孩子在走读学校homestay体验,满满都是泪啊。
第二,10年级转学并非理想的做法。
一是转学是否就能解决好你的问题?刚到学校一年,因为不适就要转学,那么当初为何选择这个“不适”的学校?美高留学,没有试错机会。到美高读了一年后转学,大多只能“9申10”(有些美高不接受在美国上学后,再“9申9”转学。如果本来已经是”9申9“,那么只有”9申10“一条路)。学位少、难度大不说,9年级到10年级,过来人知道,美高学习难度是个跳跃。孩子又在转学,又要适应一年半载,能适合好否?你的GPA、所有的课外活动衔接(各所美高资源不同嘛)、未来申请美本的推荐信(老师未必多了解你)……即便去了“好”学校,这一连串问题,能很好解决否?
二是太折腾孩子。设想一下,2021年申请,2022年入读(9年级,又要准备转学申请)、2023年转学(10年级,又要适应)、2024年准备考SAT和AP、2025年申请大学,这么折腾自家的孩子,留个学,真的合适否?我4年目睹孩子们的留学经历,在学校旁边一年多仔细观察、了解他们的在校情况,只有一句话:美高留学,孩子们很不容易。咱们做家长的,最大的”善“就是少折腾、不折腾。为个”名“校,不值得这么做——何况,折腾了未必真有效果。
三是告诉你一个”小“秘密——美本很在乎你在一所中学完整上4年的经历。否则,或许你得解释”为什么要转学“——这个,对申本会有什么影响呢?
第三,3所学校里,有一所学校,许多十分重要的信息不详。在本站没有评级;官网上看不到这些——(1)数理化史地英生主要任何教师的师资背景介绍;(2)校董、校长是否是的身份是否为校友或者校友家长;(3)没有人均校务基金数据……当然,还有不少。就是看不见。本站也有”知情者“的负面评价。为什么?这些,都要问清楚。
第四,这所学校的生源构成,会否让孩子觉得孤独,带来社交隐患。官网介绍,(1)高中合计150人、不到10%的国际生,折合大约10个人。分成4个年级、男女2个性别后,每个年级还会有几个同性同学,在一起怎么个玩法?(2)这个国际生比例之下,美高留学最重要的一面——”多样性“、跨文化理解和体验,到底在哪里?(3)Prek-12的学段结构、近4成学生都是兄弟姐妹(sibling),可能从幼儿园一直读到了高中,形成一个个“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小圈子。这种氛围的“圈子”,教我如何融得进?(4)既然提到”某国“学生多,在这种兄弟姐妹多的特殊校园氛围里,都是走读,会否更加抱团、更走不出去?
|
|
2022-04-20 01:41:55 |
碰巧,我们今年拿到了这些大学和另外一所同级艺术类大学的offers(当然还有一把其它高排名综合性大学offers)。
从亲身经历看,这些美高恐怕与RISD、PARSONS等一流艺校有点距离。艺校普遍规模偏小,RISD才两千多人。我们刚刚实地参观的SCAD亚特兰大校区人数也不多(高大学四个校区放一起,才1.5万人)。世界一流艺校,竞争十分激烈。而且,说是艺术类大学,实际对人文要求也很高,而不只是画个画、唱个歌那么简单。我们这次大学访校,招生办副主任和另一位老师,带着上上下下,从课堂教师到宿舍,整整看了两小时!
因此,以目前这个SSAT基础,本来或需在美高好好补强一下。在艺术类高中本身偏弱的通识教育下,可能导致SAT日后也较低(我们是1500+)——这个,对申请RISD这样的学校,可能难度不小。不知考虑过没有?
|
|
2022-04-20 00:19:41 |
第一,“211”工程,早已于2016年失效。是否还适合作为某种衡量标准,宜慎思。
第二,“211”工程所列大学,在全球排名如何?建议仔细查核。同等或者类似的海外大学,在国内职场上是否为人所知、实用价值如何,需要考虑。
记得以前买房时有人给我建议,“如果一个小区,你需要介绍一番,别人才如梦初醒,知道在哪里,那一定不是个名牌。”大学,或许也一样?
第三,能上“211”,到美加就一定能上更好的大学?或许。但也很可能,这只是“单相思”。国外大学之所以闻名,许多时候并非浪得虚名。“211”,只看分数。想进美本TOP50,只有个分数,能行么?
第四,我一而再、再而三提醒,不要轻易说“擅长”之类。说得难听一点,叫“自以为是”。因为——这不是美国人、美高、美本看人的方式。前几天我刚刚向一位美高负责人讨教,“为什么托福115+、SSAT2400的人,你们不招?”“我们只招我们想要的,你怎么样,不是我要关心的问题。”因此,你“擅长”什么——除非正好是别人在意的,否则,可能价值不大。
今年美高、美本留学申请,充分说明了一点——咱的视角,可能与别人不同。自信,有时会自欺欺人。
|
|
2022-04-15 09:50:25 |
假设,你可以在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随便挑选的话:
第一,文理学院以“本科”为主。你是申请本科,还是研究生?
第二,文理学院以通识教育为主,综合性大学许多是研究性为主。你到底要哪个?
第三,排名里,文理学院通常不如综合性大学来得高。你在乎吗?
第四,好比问“一双脚适合穿什么样的鞋子”,答案肯定是——那得看脚啊。是男性、女性,是同年、成年,是“妈宝”,还是扎克伯格、盖茨——他们好像大学都没毕业?过于笼统,其实帮不上多少忙呢。
因此,真正要问的问题,或许是——综合性大学,与文理学院,区别在哪里?
第五——最后一个问题,综合性大学vx文理学院,真的可以随选么?
|
|
2022-04-15 08:40:08 |
第一,怎么个“不理想”法?是哪些科目不理想?如果英语不好,不建议到美国读书——因为那是前提。到了大学,这几乎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第二,高考不理想,如果不是意外,意味着基础问题。美国前100的大学,大约也在世界排名前300-400之内,超过不少国内名校。因此,问题不在于“能否进”,而在于“能否毕业”。正规的美国大学,可不是开玩笑的。进得了门,毕不了业,才是问题。
第三,国内解决不好的问题,到国外往往更加严重。用逃避的心态出国,如今早已过时了。
第四,文科更难。英语、历史,就过不了关。
|
|
2022-04-15 08:25:57 |
一个在中国(还是新加坡?),一个在美国。能放在一起,横向比较么?
|
|
2022-04-15 08:19:05 |
第一,既然”12年级选的ap课程来不及考出来”,还有用吗?你自己已经有答案啦——12年级的AP课,要第二年5月份才考。那是昨日黄花——美本申请早就结束啦。
第二,申请美本,AP是必需的吗?有些顶流美高,压根儿就没有AP课。而且,似乎有个趋势——不少美高,在取消AP课。你说,要几门呢?当然,有些学校确实以十几门AP为荣,但那时“应试教育”下的无奈选择,并非常态。我知道至少有一所T15美高,平均AP不到4门。
第三,展现能力的“荣誉”课程,不是你想选就能选的。有严格的甄别程序。因此,建议认真想一想:荣誉课程、AP,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才是真正要紧的。
|
|
2022-04-15 08:17:25 |
可怜天下父母心——别说服父母啦。这么多问题绞在一起,岂不要么父母的命?要说服的,是你自己——为什么想去美高。
|
|
2022-04-15 08:08:51 |
或许,要考虑几个问题:
第一,有没有哪所美高,能确保我爬藤?
第二,Concord Academy,或者BASIS Independent Silicon Valley,择校”正确“,就能确保我”爬藤“么?
第三,别说是”Concord Academy和BASIS Independent Silicon Valley “,就是埃克塞特、安多佛,就能保证我爬藤么?那里,GPA满分好像是6分,但是分布曲线里也有不到3的,能否爬藤?这些学校,”爬藤率“似乎也就是百分之三四十——不是100%。而且,身边有人告知,去了这些顶流美高,一两年里就哭着喊着要回家或者转学的。
第四,”理科好“——怎么个好法?SSAT多少分?今年SSAT2400分,就有人没有一个offer。
综上,我想说的是,脚踏实地,认真做好功课,应是必需的。
|
|
2022-04-15 08:06:05 |
第一,建议仔细了解一下——美高”真的很在乎“运动项目冠军么?就我所知,至少有一所美高,T20以内、曾经多年输送奥运级选手,如今不再招录体育特长生,甚至直接砍掉了一个运动项目。
第二,竞争美高T20,目标很可能是”爬藤“。但是,你真的想走今后以”体育特长冠军“,被美本名校录取的路子么?譬如,同样是”招生“,特长生用的字眼是”recruit“,其他人走的是”admit、enroll“。为什么?
第三,有个现成的例子告诉我,如果不是奥运级潜力选手,那么,”爬藤“的梦想,最好还是现实一点。否则,是会失望的。里头,咱不知道的猫腻,多着呢。
|
|
2022-04-15 07:55:49 |
第一,才艺是为了申请才发展的么?
第二,现在几年级,有多长准备时间?如果在小学低年级,或许还有可能;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发展别的才艺“,真的可能么?不同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才艺特色、方向。为申请而发展一项新的特定才艺,现实否?
第三,重要的不是什么样的才艺,而是”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才艺“、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从中获得了什么收获。琴棋书画,都不过是个形式。除非是那种特别在乎运动、才艺竞赛的美高(即所谓真正的特长生),否则没人会太在乎你是演讲、声乐、器乐,还是篮球、足球、机器人——这些,都是形式。
第四,”比较擅长“是怎么个概念?得了什么”美高知道的奖项“?这些,都需要实事求是、谨慎评估。譬如,跟北上深一线城市的”顶流学校“看齐。
许多人都说什么市奖、省奖,在当地知名公立或者私立学校排名靠前,可没几个招生官知道中国有几个省、哪些省很突出。除了北上深和南京、成都、杭州、广州,其它地方还有几个是招生官和美高知道的呢?你看他们到内地招聘,大多都不会去北上深以外的内地城市。
|
|
2022-04-15 05:52:58 |
第一,“好”是指食材品质的高低、种类的多样性,还是其它呢?
第二,“好”的标准是什么?是指是否适合自家的口味,还是说不像“湘菜”、“川菜”即某种正宗的口味?
这两个点弄清楚,大致就能判断了。总体说来,食材品质不该是大问题。要地道的某种菜系,较难。要适合个人口味,除了妈妈(其实,我看到妈妈也有不会做饭的),其他人都挺难。
所以,让咱们的“中国胃”,也全球化一下——是留学生的第一堂必选课。也算是走出“舒适区”吧。
|
|
2022-04-03 20:08:50 |
关于“评估印象”这个问题,可否这么考虑:
第一,留下“案底”是事实。美高会每年将申请人信息格式化、清零么?
第二,““二进宫”的成功案例,不知可否仔细分享一下?愿闻其详,洗耳恭听。
”“二进宫”,就需要证明“跟上次相比,一年里有了哪些改变”。做这个,会否比没有“案底”的更难些?俗话说,“做新容易,修旧难。”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现实?
考虑到从上年申请后“310”发榜,到次年再次申请,这至多一年的时间里,究竟能发生多大改变?这个,恐怕需要结合孩子具体情况,每个家庭扪心自问,实事求是考虑和决策。
在我感觉上,似乎只在两个方面容易有改善。
(一)标化。这个不用多说。多一年准备、多考几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常态上自然会好些。
(二)改善了文书、面试。一来孩子毕竟长大了一岁,而且有了前次经验,更加成熟。二来也可能吸取了前次“失败”的教训——这个,其实反衬出前次的失误。
当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都有每年的申请、竞争形势。这个,也不好说。不过,毕竟这种“馅饼”类的好运,似乎很难说靠得住。
维立克、托福、SSAT、GPA、课外活动、推荐信、文书、面试,“二进宫”的成功案例,到底在哪些方面让人成功了?不知可否仔细分享一下?愿闻其详,洗耳恭听。
|
|
2022-03-31 08:19:41 |
第一,怕是没有这样的学校。因为你的要求,相互间存在矛盾。
第二,到底多卷,算是“特别卷”?所谓“卷”,前提是自家的实力在哪里。如果音乐、体育、数学、物理,都是玉树临风、鹤立鸡群、睥睨群雄那种,到哪里都不卷。譬如刚刚有个美眉说,在雪上跳几跳、翻几翻,就是个乐子,顺带拿几个奥运金牌。否则,任何一个地方都很“卷”——因为,这是相对而言的。
第三,“学术强”与“卷“,几乎是同义词,可以划等号。至少,两者也是绑定的。因为很少有案例听说,因为个人的课外活动上如何如何”卷“的——所有的”卷“,或许都是学术卷,不是体育卷、才艺卷。
第四,大多数美高,几乎都能满足你的小心愿——继续音乐、参加体育。除非你的乐器,正好是”搓琴“。这个,全国只有一家子、三口人会。估计美高也难有人辅导。
6个好学校里,看看哪个最顺眼,挑一个都行。如果看排名,FS倒能帮上忙。
|
|
2022-03-30 17:14:12 |
第一,阻止得了么?
第二,为啥要阻止?
第三,为啥没去单性别学校?
|
|
2022-03-30 16:58:34 |
如果你是ABC,那么AP中文或许还管点用。
否则,恐怕是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我在学校听过“AP中文”5分学生的说话,也在某个特定场合跟对方说过话、听他们唱过中文歌。我孩子们也跟我说过他们对“AP中文”的理解和看法。大约,就是个国内小学生水平。这点,怕是美国大学招生官也心知肚明,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吧?
如是陆生,这个“二外”,一定指中文以外的其它外语,譬如西、法、德、拉丁之类。
|
|
2022-03-30 16:54:27 |
给一个亲历的例子,或许管用——给孩子换台苹果笔记本。据说,那个笔记本家长能设定游戏时间,到时能自动屏蔽掉游戏,孩子玩不成了。我自己倒没有尝试过。
同时,也要承担可能的后果——从此,孩子也屏蔽掉你的微信、电话、QQ,3个月都去如黄鹤,毫无音讯。这个,并非说笑。
|
|
2022-03-30 16:48:59 |
不代表。
耐心点,等等吧。
如果请了顾问,请顾问多打打电话,跟人拉拉近乎,或者给点“曲线救国”的创造性暗示也行。
家长,能做的事真有限。
|
|
2022-03-30 16:45:23 |
第一,建议坚定信心,今年择校入读。
按目前申请形势,很难说明年就有更好结果。
从现在开始,到年底申请,不过区区9个月。孩子一方面上学,一方面又要准备“申请八业”,从头来过。这短短不到一年里,要“洗心革面,脱胎换骨,立地成佛,重新做人”——有根本性的改变、提升,怕是不易。
现身说法。我一个孩子拉琴到申请已有7年/英皇演奏8级/乐理5级、另一个出版过3部长篇中文小说/美术9年。我想说,“亮点”都很花时间。半年“加持”,好像短点儿。临时做个项目,有啥价值,我都知道点眉目,招生官恐怕都懒得看上一眼。
有顾问大咖日前分享介绍说,今年录取特点有“鄙视链”2条——申请价值上,存在大小差异。一是“申请时初中背景”上,“美初>海初>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公立学校”。二是“背景亮点”上 “体育>音乐>美术>科创>竞赛>辩论”。
根据观察,我再加2条所谓的“鄙视链”。三是在海外初中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香港”。四是“申请人地域”上,“北上深>穗蓉宁杭>鹭镐(厦门、西安)”(关于这个,过几天我会在微信公号里再次详细介绍这4条“鄙视链”,欢迎关注:laodieyangwa)。
当然,不知孩子现况如何。“鄙视“应是戏说,但申请价值存在差异,却可能是事实。为此,不知孩子目前会在这4条“鄙视链”的哪个交汇点上?
万一,都在这4个最低点呢?
如果是能入安多佛的条件,或托福115+、SSAT2380+,另说。
关于这点,3月19日我同名公号有篇文章,专门说过,不妨一读(“平”见美国 | 今年美高"310",啥子“惊”Dao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7096&idx=1&sn=371bd4cba5339378536c545d12f5e243&chksm=fd0e71ebca79f8fd8adae464285a626b20dac8c1e75f0317adb5119129a0ed5485742505cb74&token=1508706643&lang=zh_CN#rd)
第二,去年已申请过的所有学校,会如何看待你?
尤其这三所学校,还能申请否——今年发了offer,你都选择“不去”,意味着你不感兴趣。因此,今秋再申请,人家还愿意考虑么——你留着“案底”呢?但同时,既然你申请过,意味着你是感兴趣的。这是个“悖论”,可能导致一个结果——你感兴趣、但能申请的择校范围,会被自己“不经意间”给“压缩”了。至少这三所,不宜再申了吧,因为有你的“NO”记录?
你的保底校,因此排名要么更前(=更难),要么更后(=更心不甘)。这个尬尴局面,不知有无考虑过。
第三,这个问题本身,暗示有个更要紧的实质性问题,需你慎重对待——择校时,保底校必须是你愿意去的。这三所学校,在许多人看来,其实都挺不错的。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都一概放弃呢?应该找出确切答案。否则,明年“310”你很可能会遭遇同样境地。
关于这点,3月26日开始分4期,同名公众号刚刚说过(还有一半,没说完呢),或许值得看一看(“平”见美国 | 上“顶流”国际名校,拿“二流”美高offer,这学,还留么?(1/4)……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7200&idx=1&sn=dd83e1b3218a918eb3c6d8d5c64e2b9e&chksm=fd0e7173ca79f865d7d136f72b11cdc54c447f2eb1eaab87e6f1929d994247728b26831f19d6&token=1508706643&lang=zh_CN#rd)
第四,重历申请那份艰难,多花一年时间、多花一次申请成本(如果是DIY,算我白说)、11年级学位更少,何苦?
万一“全聚德”呢?
今年有许多115+、2350+的,都是一把WL,没有一张offer。千万别大意,千万别想当然啊。
补充:其中两所,我都去过。
|
|
2022-03-30 16:56:03 |
第一,他的英文如何?究竟是语言影响了学习,还是其它?
第二,他的学习习惯、时间管理好么?上课迟到,作业迟交或者有一搭没一搭,打游戏熬夜导致课堂参与不积极、无精打采……在直接考试分数之外,也一样影响分数。
第三,是选课太难?照例,9年级入学,选修课很有限。常规课程,都有分班考试,placement test,让孩子能到适合自身学习能力的班级去。有没有做个这个?找过导师(adviser)商讨过对策、到学校学习中心寻求过帮助么?
第四,平均分数“73”,意味着有些课更低。是哪门,哪几门?低到那里,<70?这个可能去到C,还是D、F?9年级都是基础课,英语、数学、科学(理化生)已占去三门——总共就五六门课,任一门都是主课啊。因此,坦率讲,这个成绩,放在任何一类学校里来衡量,都让人揪心。
第五,有位诺奖得主说过,“90分以上的孩子,可以出国留学。”虽是一家之语,甚至不少人对此“嗤之以鼻”,却说出了一个真相。
因此,目前的问题,恐怕不是T50或者Tx。而是彻底考虑“留学”这条路,是否真适合?为着孩子长远着想,宜彻底反思,甚至壮士断腕,从头来过。
|
|
2022-03-30 00:11:38 |
第一,4所学校,包括了寄宿、走读2类。你想要哪个,总得区分一下吧。
第二,分别在美国东、西两岸。”新英格兰风“与”加州风“,这个地区文化差异也得想一想,是不?
第三,到美高留学,想必大家都想去美国文化地道、“非营利性”学校。万一,不是呢,会有哪些差异?有所学校的同学,曾跟过我一段时间。
|
|
2022-03-25 06:32:54 |
第一,最优先考虑,是强化英语基础。在美高乃至美本,英语都是“1”,其余都是后边的“0”。英语不好,啥都不好说,GPA也难高。因此,建议当前不要考虑那些“虚头八脑”的玩意儿。除了烧钱、浪费十分宝贵的9年级一年时间(我孩子们告诉我,到10年级、11年级回看,9年级是最轻松的一年,却很容易被“浪费”了)。
当然,如是体育特长生,可另当别论。
第二,小心ESL。无论是亲耳所闻,还是本站内过来人所言,务必谨慎对待。
这个话题,我曾在同名公众号“老爹养娃”(ID:laodieyangwa)上,第7、11、34-36、43、50期,多次做过介绍(第一期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5533&idx=1&sn=3f75416ea56f2865ffcda24d28f855ac&chksm=fd0e77ceca79fed8c77014e1aa229491b971ae5dda109a83aac223fcd756ba00f9867d54ee08&token=1338324298&lang=zh_CN#rd)。
在我出版的《真相与选择:值么——美高留学【花钱】那些事儿》(第二册)里,用了整整10页(P107-P116)来专门说这个事。
|
|
2022-03-25 05:58:37 |
从我实际访校经验看,我会倾向于EHS。一是地利。离华盛顿的国际机场超近,大大减轻出入的路途压力。2017年,就因为太远,我放弃了去另一所学校的访校计划——去一趟,从华盛顿里根国际机场开车要整整2小时,纽约过去要4小时。二是周边社区资源。有很著名的signature program“华盛顿项目”。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千金喜欢艺术的话,尤其需要大都会才有的各种博物馆、艺术馆类的周边资源。三是现场那种挺严谨的“贵族”气(呵呵,勿喷)。
唯有一点,EHS宗教味儿稍重些、也更加“正儿八经”。你介意否?
|
|
2022-03-25 05:38:04 |
今秋的美高申请竞争,我看会更难。宜“见好就收”——直接上吧。
给你两个链接,做为参考。
第一,本站去年12月底的一个预测。(今年的申请竞争形势,其实2021年12月13日,我就在本站专门说过——“第一,今年恢复F1签证。国内不少家庭目前正在美国访校,因此,申请量上升,应是可以预期的。第二,美高校董会一般都会要求招生办平衡校园生态,控制国际生和不同族裔比例。因此,如果去年是“大年”,因美高四年才毕业,在保持国际生比例大致不变的情况下,今年和明后年,很可能就是“小年”。具体,看各学校“大年”究竟有多大。有学校明确告诉我,今年将减少招生名额。”(http://www.findingschool.net/answers/22364#t97772))
第二,我同名微信公众号的最新文章:“平”见美国 | 今年美高"310",啥子“惊”Dao我……(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7096&idx=1&sn=371bd4cba5339378536c545d12f5e243&chksm=fd0e71ebca79f8fd8adae464285a626b20dac8c1e75f0317adb5119129a0ed5485742505cb74&token=410586939&lang=zh_CN#rd)
|
|
2022-03-23 07:32:19 |
第一,就今年而言,恐怕难说还有无“正常”可说。一个亲历例子是,托福115+、SSAT满分的孩子,有着跟你极为类似的申请结果。你说,正常么?
第二,“申请的15所学校中11所拒绝(保底校全聚德)”,或许为我的一句话“不幸而言中”——择校里的“保底不保险”原则。2018年申请,我收到的第一份拒信,就是一家所谓的保底美高。这个,是择校失误、MISMATCH的典型案例。过度“高分低配”,就容易闹出这个结果。
第三,今年申请里标化高分特别多。你的这个分数本来挺高,但如今匹配CATE、WEBB,转正恐怕不易。后两个,希望稍大些(但是,如今这都是陆生申请的大热门),尽量争取吧。
第四,考虑补录。
第五,不知你11所保底校是哪些。照例排名或许会更靠后一些。如果不甘心的话,按现况推测,或许得有今秋“10申10”或“10申11”的思想准备。
第六,今年的申请竞争形势,其实2021年12月13日,我就在本站专门说过——“第一,今年恢复F1签证。国内不少家庭目前正在美国访校,因此,申请量上升,应是可以预期的。
第二,美高校董会一般都会要求招生办平衡校园生态,控制国际生和不同族裔比例。因此,如果去年是“大年”,因美高四年才毕业,在保持国际生比例大致不变的情况下,今年和明后年,很可能就是“小年”。具体,看各学校“大年”究竟有多大。有学校明确告诉我,今年将减少招生名额。”(http://www.findingschool.net/answers/22364#t97772)
|
|
2022-03-23 07:24:37 |
恭喜雀屏中选。有一点,此刻值得提醒一下——有条件录取。
第一,无所谓“正式录取”。发录取通知、给offer,那就是正式录取——那是美高的单边决策。至于你接不接受、去不去,是“双向选择”。
第二,这个阶段,所谓的“录取”仅仅是个“有条件录取”。申请人还得完成一系列准备。譬如,得候补本学年全部成绩、成绩不得低于某个等级、截止日前支付全额学费、拿到F1签证……所有这些,都可能是“录取”的前提条件。某个要件未达标,“录取”是可能踩空的。
大意失荆州。
第三,区分“合同签署”和“合同生效”两个不同概念。美高招生,是一笔生意。因此,要像审核普通商业合同一样,仔细查看合同生效的完整条款。定金,deposit,仅仅是给你保留一段时间的学位。有家庭就同时交几个学校定金,最终选择一家、放弃其它定金。反之,美高也是这么看。尤其在付款时间上,得提防“过时不候”。
候补——应为“后补”
|
|
2022-03-19 00:20:15 |
第一,到目前为止,我在美高官网看到把“need-blind”作为“卖点”的,似乎仅此一家——即那个脑门上最顶端的学校。它家矿多,最富。
第二,关键在于美高录取流程里,如何以及在哪个阶段操作“need-blind”。
在招生办初选中,几乎都说自己是“need-blind”——这个,大致是成立的。这阶段筛选留下的候选人,与实际招生人数之比,大约会有个3:1。
但是,此后至少还有个终选——招生委员会拍板。这个阶段,许多学校就很难说还是“need-blind”。有的学校官网就明说了,本校给国际生的FA是极为有限的。这话,得听懂了。骂人带着笑,这是人家的特色。
第三,取决于身份。如是美籍——记住,必需是美籍,而不是PR持有者,那么,你大致可相信“need-blind”,否则,谨慎为上。美高,是为美国人办的学校。胳膊,虽也能往外弯,但终非自然,而是骨折。
|
|
2022-03-18 23:26:57 |
第一,都是好学校。
第二,看你想要什么。不告诉我这个,我没法协助你找到答案。
|
|
2022-03-06 10:04:11 |
第一,如果请的顾问“得力”,“310”前获悉录取信息,是完全可能的。否则,DIY的话,不容易得到信息。
第二,WL的原因复杂。可能是说申请人的条件“基本合格”,“忠诚度不够”,“对本校兴趣不够强烈浓厚”……但无论如何,都在说一件事——学校在犹豫中。如果压根儿就是“礼貌”WL,等于拒录,无话可说。
第三,如何打消“疑虑”,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这是考验顾问“本事”的时候。
第四,如果是T30的WL,恐怕在“410”前转正很难,因为空缺实在有限。如果耐心足够大,等到5-7月,高排名美高反而会出现空缺。据我所知,确实有人手拿几个高排名美高的offers,都交了定金,到必须交清全额学费的最后一刻,才选定了一所学校。网站里,也有类似信息。
第五,美高发offer的时间,各校自定,并无统一规定。“310”,也只是个“传说”。一个看得见的现象是,低排名美高往往先发offer、早交定金,好“跑马圈地”。但无论录取决定如何,通知申请人,总会有的。
|
|
2022-03-05 20:33:44 |
第一,“来而不往非礼也”。别人为你做了一件事,写信回复——这是美食文化的典型手法。因此,从礼仪角度看,是必须的。
第二,写不写是否一定影响录取,我看倒又未必。毕竟,招生不是简单看你这封“感谢信”。甚至,写了对方会否看一眼,也未可知。但既是美式礼仪,又来自礼仪之邦,且并无坏处,何乐而不为呢?
笔误啦——应为“美式文化”!
|
|
2022-03-04 09:38:40 |
当初去美高,申请过吧?潇洒着,重新走一回,就行了。
|
|
2022-03-04 08:53:22 |
第一,建议仔细对比Niche和FS各自采用的评级标准和权重,会比较准确看出点名堂来。
第二,需要理解,市场对象不同。Niche的市场在本土,FS在华人圈尤其大陆,当然不一样。好比服装尺码,美国的小码,可能是大陆的大码(因此才有什么美码、欧码一说嘛)。
第三,找一个适合自己需求的排名做参考。即Niche或者FS所看重的优先项,尽可能契合自身需要——这个其实是考验你的“择校哲学”是什么,即择校你会看重什么。
第四,一点小Tips——与其说是“美国好学生不愿意申请”,不如说是“中国好学生太愿意申请”了!
|
|
2022-03-04 08:51:50 |
几天前有篇文章,专门讲在境外换护照的事——““平”见美国 | 美高四年,护照在境外过期,咋办?”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6945&idx=1&sn=bf2948e510ba8b0a9acbc001c8b60df1&chksm=fd0e7272ca79fb646f61a86e72a0a21206147d7d165aff60369df2827d0f271d1a506a768b97&token=1573326125&lang=zh_CN#rd
|
|
2022-03-04 08:35:36 |
第一,那就设法让他/她多尝试,最后总能在体育、才艺、社区服务、领导林等等方面,找到一点点感兴趣的东西。
第二,课外活动的本质,是展现孩子的激情、某个品格特质、专业水准。因此,简单做个规划、来根什么”主线“,是做不好的。应该是”兴趣“引领下,家庭辅以充足的资源和时间、选择自由。
第三,无论申请美高、美本,一项成功的课外活动,都需要用”投入时间“多少来证明自己。没有兴趣,很难持久。为此,切忌削足适履,难以为继。
第四,去名校,安多佛、哈耶普斯麻,要课外活动,但并没有特定的“爬藤”主线,可以拿来牵一牵、拉一拉。还是回到根本上——兴趣引领。
|
|
2022-03-04 08:31:42 |
第一,专业是孩子自己找的。他对啥最感兴趣、最擅长,譬如文科、理科,CS、DS,那就可以考虑拿来当专业。因此,不是家长帮孩子找。
第二,如果没有兴趣、方向,像不少人说的“很佛系”?
哪为什么要出国——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和回答。否则,如何写申请文书、准备面试呢?
第三,托福、SAT、AP、课外活动、推荐信、GPA……美高”申请八业“,几乎就是重来一遍。因此,找过顾问,做个两年规划期,好好安排一下。这个,给你个连接——虽是介绍美高的,但程序几乎一模一样: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
|
|
2022-03-04 08:23:23 |
我多年前曾经弄过这个。
第一,没有标准模板。
第二,重点说清楚亲子关系、出境起讫时间、目的地、出行目的、家长和孩子姓名、出生日期、各自护照号码,以及“同意其单独成行、自担责任”的声明。
第三,找当地公证处翻译成中英双语,办理公证。
|
|
2022-03-04 08:14:59 |
这里,核心在于一所美高对“国际学生”的定义。为此:
第一,泛泛而谈“哪个池子”,可能并无实际意义。许多美高,对“国际生”有着自己的定义。有的按国籍,有的按申请前三年或者前两年学校教育所在地,还有的按学校主要教学语言是汉语还是英语。譬如,如今不少孩子都在美国出生,半岁就回国居住,在国内接受教育。即便去了国内的国际学校,其中许多都是所谓的“双语学校”,而非“双母语学校”。这样的美国籍,其实跟英语基础、英美文化,又有多大关系呢?
区分“本土生”与“国际生”,美高的着眼点在于构筑特定的校园生态——主要由学生群体的文化特征决定。因此,“本土生”的特征是“英语+美国文化”,“国际生”则相反(当然像新加坡、南非、印度等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可能另眼相看)。是否具备“英语+美国文化”这个文化背景,恐怕才是区分“敌我”的那道“柏林墙”。
美国人,也许并不觉得跟英国人一样。
第二,三地都是标准的汉语区,本土母语均为中文,差异只是书写上的繁体简体。因此,仅仅说“国际学校”并不能说明其文化特征,即“英语和英美文化背景”问题。“国际学校“不等于“英语和英美文化背景”。
第三,仔细查看梦校官网对“国际生”的定义,恐怕才是适当和慎重的做法。
|
|
2022-03-03 17:06:29 |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让我想一个问题:上学,究竟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升学”?
|
|
2022-02-26 07:04:16 |
我也凑个热闹吧。
我想,题主“考”还是“不考”,或许最需要做的是想清楚一个问题——“此刻,为什么要考SSAT?”
第一,如为今年常规轮申请和录取,不必考了。因为时间上已经来不及,效果上也难达目标。即便有个成绩,似乎也是水牛过了河,拽个尾巴没用。
第二,如为补录“考”,也只能算是聊胜于无。短短这个把月,“提分”的希望并不大,但总算有个成绩了,以备补录时梦校万一真的还要呢。
第三,为“学习”目的“考”,全不靠谱。我的一孔之见是,所有这些标化考试,只为申请所需,非为学习和教育。当我们声泪俱下,“控诉”应试教育如此不堪,却把标化培训当为学习和教育的工具,那真是“想多”了。标化考试培训,能提升我的考试能力,但对我基础能力的提升,无论是英语还是学术,都难说多有帮助。而且,孩子现在时间那么紧张,为什么还要额外增加无用的考试?咱们做爸爸妈妈的,应该多点心痛孩子,他们并不容易。
第四,如为今秋“9申9”打算,很有必要。既然现在是“8申9”,申请美高还有些余地。假设本次申请不如意,不如重新来一次(当然很折腾、很受伤)。那么,现在考试摸底、检测前端学习、培训效果,找准问题、难点所在,为今年暑假的有效提升做准备,是值得考一考的。
第五,如果学校官网说是Test Optional,那就是可有可无,不必为此再纠结。美高招生,并非只对中国人,并非只对你一家,那是全世界都看得见的,还有印度人、越南人、韩国人。因此,我相信学校不会乱说。反之,学校明确要求SSAT(2017年我曾申请的一所T20学校,官网就明说今年必须要SSAT),那你只有放弃该校。
但是,必须看到一个现实:“有”或“没有”,对录取有影响。即便在2020年那么艰难的情况下,申请高排名美高的依然许多人都有SSAT。何况2021年呢?从美高角度看,很可能会有几个“负面”印象。一是申请人并未认真准备,包括时间安排上。别人能考,为什么你没有?二是错误假设SSAT不重要了。否则,为什么没有成绩?三是考得不高。因此,才不提交。这些疑惑,除非能以适当形式让学校理解和接受,否则或许会构成“重大不利”。面对冒险录取一个有诸许“未知”的申请人,招生官会否更愿意录取那些容易判断、追踪的申请人——人之常情?
招录,美高都要投入,有成本的。最大限度录取“合适的人”,或许是美高尤其是招生办必须考虑的第一原则。
|
|
2022-02-26 06:20:26 |
第一,寄宿学校随时都可以申请。好比百货公司,你可以随时进出。其中,有些寄宿学校本是rolling-basis,全年滚动招生,招满即止。即便是T10、T30、T50,“310”之后也有WL(waitlist,即“候补”)转正、“410”之后也偶见补录,甚至T15美高有7-8月份补录的情况。
问题在于:你可以申请,不等于你能“得到”。劳斯莱斯店你可以随时去,但未必当场提到车,甚至也未必能买到车。
高排名寄宿美高,申请人众多。对你而言,已经错过了常规录取的申请时机,意味着一同丢掉了随之而来的WL转正机会。因此,只能看补录机会。这个,就只是“可遇不可求”啦。而且,从维立克到SSAT(部分美高是optional),不到两个月里,准备来得及否,也是问题。相反,低排名学校或许机会大把。尤其疫情打击下,许多将信将疑、半信半疑、半心半意的留学人,都知难而退,打道回府,不出国了,空出了许多学位。80-100名的学校里,机会可能较大。
如果只为出国,倒是一定能出,备好银子即可。
第二,这种现实下,这样的寄宿美高,真的是你的梦校吗?这个,值得细想。因为,你并未少花钱,你也并未少花时间,却可能要付出极为昂贵的短期和长期机会成本——有本书对此有详细介绍(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
第三,更要紧的是,为什么在常规申请截止后、“310”发榜前,“才”想去寄宿美高留学——“为什么要去”?这么重大的投资和家庭生活安排,临时起意,有太多隐患。
第四,如果现在才8-10年级,不如好好准备,今秋申请。机会好很多,风险小很多。
|
|
2022-02-18 18:54:48 |
你加我同名微信私聊吧。当年我遇到一模一样的问题,要做点工作,不能等。
|
|
2022-02-17 19:49:30 |
第一,不必联系学校。很可能是,招生办不会告诉你任何信息——现在是美高招生决策的时候,没多少时间理你。但可能给顾问透露点信息,转弯抹角问你到底去不去,要你确定下来它必须是你的第一选择。任何犹豫,要么就是进WL,要么就是拒了。所以,申请结束后,继续调研学校,再次排序,然后“等待”这个问题的出现。否则,到时有两三家学校问你同一个问题,也很难答复。
第二,给孩子放个假吧。申请不易。你我如此,孩子们也一样。
第三,可以考虑暑假要不要上个衔接班什么的。看看心仪学校或者录取学校“数学”课程起点,有无拾遗补漏的地方。看看美高的科学课9年级是哪门先上,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对应着“预习”一下,看看难点在哪里。看看历史、英语这些文科类科目——中国留学生最大那个痛点。或许,这个现在就可以开始。当然,任何时候开始都不嫌早。
第三,看看出入境航班、线路,如何衔接,确保出行全程的安全。疫情下,如今大不易。每年8月中旬开始,都是留学生航班,数万人同时上飞机,你想那阵仗有多大。机票,到时总是一票难求。现在就在看起来,随时注意动态。从家里出门,到美高进门,全程都是“自助游”。每个环节,都得规划、安排得十分仔细。
第四,问问银行学费购汇、汇款问题。如今“反洗钱”风声紧。即便你在香港有账户,也可能不易动用。在国内,最新外管政策如何,5万额度有变化吗?
第五,记得马上给孩子申请一张信用卡(附属卡)。美高读书,学费之外另需50%的额外花费,大多要刷卡、要现金(这点,美国跟中国可大不同。许多地方,美国人很喜欢现金)。给你个链接(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把花钱的事说得特清楚、完整。
第六,想想更长远的日子。美高留学,是一种长期甚至终生的生活选择,并非一趟4年的长途旅行。美高之后,美本呢?美本之后,美研么?美研之后,留美么?想留美,只能大约一成人有本事心想事成!咱们自家怎么看,亲子关系如何处理,爸爸妈妈是否准备到美国生活……能做的事情,真不少。如今,我就整天在想这些。
然后,“躺平”着等待。焦虑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除了制造更多焦虑。
|
|
2022-02-16 17:56:02 |
看起来不错啊。耐心等等吧,就这几天了。应该很不错的收获。
|
|
2022-02-16 17:34:13 |
真正好奇的是:你为什么想考满分?
前几天刚刚说过类似问题。这里不妨转贴一下(http://www.findingschool.net/answers/22638#t98978)。
第一,理解英语能力与托福考试能力的差异。成功的美高留学,靠的是英语这门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不是托福这门语言的考试能力。好比在国内,不管考不考试,语文都得学好。因此,问题就很清楚了——英语学习,越早越好;越有英语环境的地方,越好。
第二,理解语言学习与考试培训的差异。以过来人的亲身经历,我可以有把握说,托福培训有考试和美高申请价值,基本没有英语能力提升和美高留学价值。有个实例,110+的孩子,到某美高近半年,因人文课难,来不及看书、做作业,想转学。
第三,托福有效期2年(现在还是吗?)。考虑到申请季孩子要同时完成维立克、托福、SSAT、高GPA、文书、面试、推荐信、课外活动准备,压力很大,因此,能提前准备的部分,自然越早越好,便于申请季(当年)能腾出手来,专注于文书、面试。因此,按2年有效期推算,有条件的话——这个假设条件有点高喔,5年级结束那个暑假强化培训,6年级上就尝试着考试(经验上看,考2-3次很“正常”),到6年级下到7年级上能完成,最为理想。最晚不迟于7年级下。
特别提醒:所有标化考试培训,都是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甚至,能否称为教育,我都觉得值得讨论一下。它侧重考试功能,而非教育功能。因此,宜突击、密集完成(当年我们大约是半年),马上参考。不宜拖拖拉拉,打阵地战。相反,英语学习本身,则需长期规划和安排。
|
|
2022-02-14 22:16:43 |
第一,社团属于课外活动。“课外”“课外”,就是数理化史地英生等等主课以外。有关,或者无关,都“无关”专业方向。
第二,想一想“为什么要去社团”,或许比想”有关“”无关“问题更重要。为了”有关“,有可能削足适履,孩子的社团生活,会十分难受。
第三,回答了第二条问题,如能有关,则更好。
|
|
2022-02-12 18:57:02 |
第一,完整的IB课程,其实有四个阶段。第一,小学——PYP。第二,初中——MYP。第三,高中——DP。第四,还有一个CP。不知题主想从哪里开始。
第二,一点解读。在IB官网介绍其课程时,我注意到里面这样一段话: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 offers a continuum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he programmes encourage both persona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challenging students to excel in their studies and in their personal development. (参考译文:国际文凭®课程(IB课程)提供一种前后一贯制的系列国际教育。这些课程鼓励实现个人和学业成就,挑战学生在其学习和个人发展方面出类拔萃。)
请准确理解“continuum”这个单词,它“暗藏杀机”(此处省略30页、2万字)。
第三,一个参考数据。2020年,我的国里907所认证国际学校里,IB课程学校有157所、占比13%,约为AP课程学校(331所、占比29%)的一半、A-Level课程学校(430所、占比38%)的三分之一。 在FS前50寄宿美高里,开IB课程的学校,似乎只需要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说IB课程并非主流,或许是合适的。
从我知情朋友孩子实情和国内IB学校老师的建议,11年级上IB,宜慎之又慎。
|
|
2022-02-12 18:41:44 |
如果准备读博,拿个PHD,去社科院马列所嘛。
|
|
2022-02-12 17:33:57 |
第一,看你有本事学几门。即你的学习能力。AP有三四十门,有人6年级开始考AP,9年级已经考了五六门。有个连锁店学校,学生都是十来门。但是,佩迪学生申请时大多只有两三门、三四门,平均也才3门多不到4门。两家顶级寄宿美高,还没有AP课!
第二,看相关性。如果你的专业方向是生物,考个AP法语,呵呵!如果你是中国人,考个AP汉语——大约五六年级语文水平,还是呵呵!
第三,看你的AP目标。你是想门门都是5分,还是学得越多越好,3分也行。申请美本,3分的AP课,基本没用。
结论是:申请美本,AP课的数量似无定论,其申请价值在于展示你的学术能力。但如果你坚持想考,相关性、分数本身极为重要。
再啰嗦几句”题外话“——看你的AP课动机。你想美本提前几年毕业?拿到4-5分的AP课,有些能抵大学学分,让你提前毕业,自然也能省下一把银子(假设高中给免费开AP课或者自学成才的话,否则,算上培训费未必省钱了)。
|
|
2022-02-12 17:29:41 |
第一,确定兴趣爱好的人,是孩子,不是家长。这是美高最看重的。美高喜欢看到有想法、选择自由的申请人和家庭。
第二,孩子选择爱好,家长匹配资源。爱好,得跟家庭资源匹配。反之,有爱好+没资源=没爱好。关于家庭资源,我曾提出过一个“P2R4家庭资源公式”。点这个链接可以了解一下: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
一得看看家里”有没有矿“、”有几个矿“——即钱的数额。不同爱好,需要不同投入。乒乓球与高尔夫球,大小差不多,也都是白色,投入可是云泥之别。
二得看看家里有的是”什么矿“,即资源的种类、品质。金矿、银矿、煤矿?有钱重要,但不仅仅是钱。不同爱好,需要不同资源。唱歌、跳舞、弹琴(尤其是钢琴),如今国内大城市哪里都有,但有些爱好可不是。想打冰球?国内冰球馆大部分在北方。今天去北京,明天去香港,后天去北欧,行不行?再说高尔夫,如今似已稀松平常,但北方冬季没法打,西安、成都很难找PGA级别的教练,如果正好在北方、北京以外的其它城市,你得飞深圳、广州、海南,要不更远点如澳洲、美国。行么?反之,打个乒乓球,家里搁张桌子,就成。
三看时间。时间,也是资源。许多爱好,要家长花时间。家里有全职妈妈、全职爸爸,或者全职XYZ么?有个孩子,巨富级别,但爸爸忙着商业,妈妈一片禅意,孩子想去国外某地,可没人陪啊!一拖好几年,孩子说起来,很失望。
四看孩子年纪大小。许多爱好需要”童子功“,和长期准备。弄个机器人,三两天就行(许多背景提升项目不久这么整的嘛),但是,你吹拉弹唱,几乎都是童年开始。《梁祝》有位作者有次跟我们说,他的小提琴起步晚,因此脑子跟不上,手速不高。如果你现在已经六七年级,整个机器人或许还来得及,转个笔、玩个魔方或许也行,琴棋书画?就免了。对不?
|
|
2022-02-12 17:10:55 |
或许,可以换个思路考虑问题。
第一,理解英语能力与托福考试能力的差异。成功的美高留学,靠的是英语这门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不是托福这门语言的考试能力。好比在国内,不管考不考试,语文都得学好。因此,问题就很清楚了——英语学习,越早越好;越有英语环境的地方,越好。
第二,理解语言学习与考试培训的差异。以过来人的亲身经历,我可以有把握说,托福培训有考试和美高申请价值,基本没有英语能力提升和美高留学价值。有个实例,110+的孩子,到某美高近半年,因人文课难,来不及看书、做作业,想转学。
第三,托福有效期2年(现在还是吗?)。考虑到申请季孩子要同时完成维立克、托福、SSAT、高GPA、文书、面试、推荐信、课外活动准备,压力很大,因此,能提前准备的部分,自然越早越好,便于申请季(当年)能腾出手来,专注于文书、面试。因此,按2年有效期推算,有条件的话——这个假设条件有点高喔,5年级结束那个暑假强化培训,6年级上就尝试着考试(经验上看,考2-3次很“正常”),到6年级下到7年级上能完成,最为理想。最晚不迟于7年级下。
特别提醒:所有标化考试培训,都是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甚至,能否称为教育,我都觉得值得讨论一下。它侧重考试功能,而非教育功能。因此,宜突击、密集完成(当年我们大约是半年),马上参考。不宜拖拖拉拉,打阵地战。相反,英语学习本身,则需长期规划和安排。
至于EMMA,一句话就能说清楚了——美高招生,没有确切的录取分数线。
|
|
2022-02-12 16:33:22 |
好好准备美本吧。
高二,已是美高11年级。能申请的美高,不知还有哪些。
|
|
2022-02-03 17:38:37 |
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个问题很有趣。可否请业内人士专业回应一下啊(我猛然发现,目前可都是路人在说喔)?
|
|
2022-02-03 16:57:00 |
回答一连串的问题,归结为这么几个:
1. Who are you?
2. What do you want from us or whom do you want to be?
3. Why you, Why us, Why USA……
给你个链接吧,我在书里讲了不少类似问题: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
|
|
2022-02-03 16:54:11 |
重点是,这个“C”是偶然事件,还是代表着申请人的某种特质。
第一,GPA是个数字,不是等级字母,而且只有一个数字。
第二,如诸位老师所说,取决于是“主课”还是“副课”,以及申请前三年这门“C”课的一贯表现。
第三,解释应是客观、可信、可接受的。如果是不可抗力,当然更好。
|
|
2022-02-03 16:46:03 |
先交订金,当作买份保险的保险费嘛。我不是说笑,是真的。我接触的一个例子,家里付了三所美高的定金,到5月底才确定了要去的学校,放弃另外两家。
|
|
2022-02-03 16:40:32 |
现在的问题,或许重点不是GPA是2.8还是4.0,即高低的问题,甚至也并非简单的英语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毕业的问题。因信息有限,难以评估。休学一年,弄清楚真正问题所在,或许是可取的。
当初,是如何上的大学,又上了什么样的大学呢?这个,让人困惑不堪。
|
|
2022-02-03 16:38:50 |
第一,原则上说,并非所有申请的学校都会给面试机会。那些需要维立克的学校,会看过维立克视频后,才决定是否接受你的正式申请。有几家学校对大陆学生只看维立克,你申请了也没有面试,当然就没有面试机会。
第二,“310”啊。3月10号前后。
|
|
2022-02-03 16:35:11 |
绿卡,跟上STEM有关么?为什么?
|
|
2022-02-03 16:31:50 |
重点是弄明白:上AP课,动机是什么。
第一,AP作为美高里的高级课程,除了学到知识、提高GPA(因权重较高)这个直接作用外,在申请美本时能展示你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准。
第二,如果你是港澳台陆生,中文是你学了多年的母语。在美高上个AP中文,无论是美高,还是美本,对你的投机心理心知肚明,一目了然。要知道,美本招生官不仅看你的GPA,还要看你四年成绩单里的课程结构和难度。AP中文,按我孩子们的看法,大约就是国内小学的高年级水平。
第三,既然是“课余时间考”,连美高的GPA都算不进去。
你说,有多大帮助呢?
|
|
2022-02-03 16:31:05 |
你想去哪所大学呢?
|
|
2022-01-25 00:50:00 |
哈哈,这个问题好。
第一,PEDDIE游泳好,但并非体校。如果只有游泳成绩,学术方面有明显欠缺,机会就很小。
第二,有无游泳,并无所谓。
第三,给你一个链接,或许能较好回答你的问题。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
|
|
2022-01-25 00:49:11 |
给你一个链接,或许能较好回答你的问题。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
|
|
2022-01-25 00:47:17 |
给你一个链接,或许能较好回答你的问题。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
|
|
2022-01-25 00:47:06 |
给你一个链接,或许能较好回答你的问题。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
|
|
2022-01-25 00:46:56 |
给你一个链接,或许能较好回答你的问题。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
|
|
2022-01-25 00:46:36 |
给你一个链接,或许能较好回答你的问题。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
|
|
2022-01-25 00:45:05 |
这个,取决于你申请的学校。
美高里,确实有几所学校是有ED的,而且也有顾问机构发布过ED信息,其中不乏排名很靠前的美高。这类录取,1月15日就知道啦(照例,今天已经知道了)。
|
|
2022-01-20 05:33:19 |
EHS,是我很喜欢的学校。刚刚上网查看,招生主任还是她。2017年我们申请过,香港面试、实地访校。喜欢,是那种很有人情味的交流。有几个特点,需要注意到。
第一,该校重视学术。这点,跟南方另一所我申请、访校过的美高相似。
第二,位置靠北、冷,无直达航班。
第三,寄宿生比例偏低。官网数据说是60人,FS说是18%。或许有几重含义。一是寄宿生几乎都是国际生,本土生很少。这个学生群体特色,是否符合你对寄宿美高的期望?二是寄宿比例低,更接近于走读学校。留学生相当于是走读学校里的寄宿生。而寄宿、走读,差异不是住宿这么简单。在美高里,是两种全然不同的系统,需要匹配不同的资源和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所需要的家庭资源,差异也很大。
第四,该校人均校友基金接近于走读学校,与一般意义上的寄宿学校有较大落差。财力,可能会直接影响着学校品质。
2021年2月21日,我曾就另一所美高的类似问题,有过一个响应。不妨参考一下。
|
|
2022-01-16 07:26:31 |
疫情当前。终于,有点喜感的来了!
|
|
2022-01-16 06:28:16 |
或许可上携程、马蜂窝等等旅游网站看看。这些自然人文信息,那里往往有更详尽介绍。
|
|
2022-01-11 16:55:06 |
题主这个问题,本身是对矛盾,好比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城里往往寸土寸金,好学校要大面积场地,施展不开。
第一,如果想去“好高中”,只能去村里。哪怕是好的公立学校,大多也在郊区。
第二,如果不想去“太乡村”,那就大多只有城里,可能大多是公校,可能大多没那么好。
|
|
2022-01-11 16:53:46 |
最简单的途径:国内公立8年级或者9年级——“8申9”或者“9申9”,美高9年级。
其它,恐怕都是折腾。
|
|
2022-01-09 06:01:34 |
问题可能主要不是标化本身多少分、高不高,而是其它方面。手头不止一个美国、加拿大学生到顶级美高后,遭遇三重挑战。
第一,学术难度。偏难。第二,纪律管理。偏紧。第三,不容易融入寄宿文化。
导致入读后不习惯,想回到原来的学校。这些,或许才是需要深思熟虑的。
|
|
2022-01-04 14:20:41 |
我写过一本书——《真相与选择:美高留学“花钱”那些事儿》,把我们在佩迪中学四年留学的开支,完完整整、清清楚楚说了个遍。加我同名微信即可。
|
|
2022-01-04 14:08:21 |
不知道题主有无美国身份。
中美关系长期紧张的情势下,美国大学对类似敏感领域的外籍生,私底下会有限制么?烦请知情大神解答一下吧。
|
|
2021-12-29 18:29:14 |
第一,今年全球SSAT考试,大面积已经恢复了。因此,没有SSAT,至少是个缺陷,因为这会给美高一个假设:你的分数不够高,因此考了不送分。
第二,为什么非要到最后这个时刻采取考SSAT,有无可信服的特别原因?如果有,需要在文书、面试里清楚说明这点。否则,别人就会怀疑你:真的想来留学么?为社么没有早做安排?
第三,不要轻易假设TEST OPTIONAL真是如此。现实是,大量申请人都有这个。即便2020年申请季,美本里TOP15的申请人,都有SAT分数。换句话说,TEST OPTIONSL,别天真地信以为真。
第四,有哪些不用SSAT的学校,这个,应该是你自己回答的问题。现在网络那么方便,随时能够上学校官网了解,有必要多做功课,加深对梦校的了解。否则,即便得到这个信息,对你申请毫无帮助。因为,你可能并不了解想申请的学校,在文书、面试环节都会露出马脚。
|
|
2021-12-18 11:43:14 |
第一,为什么没有SAT?
第二,在申请时对没有SAT说明了没有?
第三,对AP理解有误。
第四,在SAT缺失的情况下,AP多、分数高,很难说代表什么。
|
|
2021-12-17 03:27:14 |
第一,这里的问题,不是“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利还是弊?”而是这个英语基础,如果去美高,非常薄弱(当然,如果是去美初,另当别论),要好好想想“为什么要出国留学?”难道,是为出国而出国么?
第二,这会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题主没说)?付出4年时间、200万投资,去这样的学校,会否是一种相当冒险的做法?不能假设,更不能指望孩子在国内的学习问题,到美国就会变好,尽管存在可能性。
第三,我国全国托福的平均分是80-81,众多顾问也指出,80-85分大致能跟上正常的教学,完成学习任务。这个基础,在美国上学,真能读得下来么?
|
|
2021-12-17 03:2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