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时间
第一,你最终申请了么?因为不少人面试过后,可能放弃了申请。

第二,“SSAT95%,托福112”这个成绩,跟录取似乎关系不大。虽然很好,只是还有更好的。因此,有机会。多大?不好说。凭这两个信息,恐怕很少有人能判断有多大机会。

第三,去Milton,很难,很难。如果家里没有点“底子”,不容易。最热门地点、最热门学校,还有那么多legacy“混迹”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2022-11-29 10:00:09
直接申请试一下吧。反正提前了一年。感觉上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第一,没有任何损失。

第二,如果成功,还能早一年毕业,不但剩下一年学费,还能提早一年工作。

第三,能工程跳级入大学的,高中毕业证书还重要么?

谷妹妹就提前毕业,去了斯坦福嘛。
2022-11-29 12:25:18
第一,维立克在你的案子里,本身参考价值有限,对申请本身并无帮助。

三天前,我刚刚说个这个事儿(可参考我的微信公众号:“维立克高分,对申请T30美高毫无帮助?”,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769&idx=1&sn=eaa429c71950943e470a831b5e3c7c8c&chksm=fd0e6a92ca79e3849a7b5884de84448370c39d55fa98e6634631a1290bd3d2d4527dc2d203a7&token=469282788&lang=zh_CN#rd

第二,托福、SSAT成绩,似乎更好反映了你的真实情况,两者也相匹配。这个成绩,在公校申请人里大概是中等偏上,但你来自私校,情况就不同了。

第三,对TABOR、EMMA WILLARD来说,够得上,但在下限,得靠运气(当年我们都申请过,也拿过offer,但托福是110+、ssat 95%)。尤其是EMMA WILLARD,女校最高排名。

第四,如果仅申请这几所,择校结构不大合理。缺少了中间的匹配校。
2022-11-28 06:20:09
很难说有优势。

第一,申请美高时,你在加拿大至多只呆了一年半(7年级+8年级上),那种所谓“沉浸式学习体验”是否成立,恐怕很难说。何况,加拿大在美高眼里,跟中国人一样,都是“国际生”。国际生的身份,没变。

第二,许多美高对免托福,都是2-3年的英语教育。在加拿大一年半,时间偏短,必须加上国内国际学校的学习经历。如果国内可算,那么去不去加拿大,差异似乎不大。

第三,许多加拿大家长跟我说,孩子到美高后普遍遇到两大挑战。一个是美高学术难度大,一个是美高纪律要求严。加拿大私立学校的孩子尚且如此,公立学校会更好些么?这个要考虑。

(由于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在我微信公号里【ID:laodieyangwa】,我专门重点探讨了一次,全文长达六七千字,不便在此转载。在此,特附上链接,更新如下)

链接一:““平”见美国 | “曲线救国”申美高,未必有优势?(1/2)”(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902&idx=1&sn=d7261366f4d2ea7b5121605f081ab53d&chksm=fd0e6a15ca79e3033daade943bdc94217213051e46fb7b05602ca8cf3daeaae4b0853033ab6d&token=269151692&lang=zh_CN#rd

链接二:““平”见美国 | “曲线救国”申美高,未必有优势?(2/2)”(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930&idx=1&sn=7dc89cd6c774a10a0fee6add5fe04b63&chksm=fd0e6a31ca79e3270c9fcaec56aca1d12484ed0c0113d43962441f71fb7495a5e15b3baa883c&token=269151692&lang=zh_CN#rd
2022-12-10 06:54:42
逻辑上,似乎没啥毛病。

关键是你第三段,“这段经历如何帮助自己准备开始大学的生活”——你的经历,跟“大学生活”的关系在哪里?你是如何知道大学生活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需你很好解读。譬如,是你选择了相关专业的学习、离家“独居”的寄宿生活,诸如此类。
2022-11-28 05:50:08
单说择校,似乎有点“头重脚轻”——冲刺校多,匹配、保底校偏少。建议增加后两者的分量。

第一,10申10,名额本来有限,增加难度。

第二,“国内二线城市的国际部”,就地域、学校性质而言,相比一线城市、国际学校、海初之类,“出处身份”难说有优势(这是现实,请理解)。因美高对这些地方的了解相对有限。

第三,8年级跟9、10年级成绩(其实你主要是说9年级,10年级才刚刚开始嘛,除非目前是10年级gap)强烈反差,降低9-10年级成绩全A+的可信度。要解释清楚原因、你的奋斗史,怕是相当不易。8年级没有好基础,9年级如何成就“一夜成名”的神话呢?

第四,何况,“心理健康原因”,本身在美高那里会否是个敏感词?万一入读美高后,高压下复发怎么办?这个,或许说学校听忌讳的。

第五,在“Milton,Groton,concord,middlesex,北野山,st mark’s,St. Paul’”这些学校里,你的成绩尽管很好,却难说有多少优势。冲这些学校的,几乎个个如此,甚至“只有更高,没有最高”。按照今年ssat培训机构信息,全国满分者,恐怕都有好几十人。
2022-11-28 05:45:27
第一,就费用而言,加拿大的学费、生活费都较低。

第二,就申请美本而言,取决于你自身条件,而很难说英国、加拿大谁更有优势。一个是祖宗,一个是小弟,手心手背都是肉呢。
2022-11-24 04:22:37
按照托福成绩看,美高里那些基本不需要托福成绩的学校,无论是走读还是寄宿,可以一家家上官网看看。

如选寄宿美高,大约80-100名之后(太靠前的学校不光要托福高分,入读后可能压力太大,因此未必合适)。
2022-11-24 04:19:20
你的问题,简直难以回答。单说择校吧,看看50名之后的寄宿美高,或者中等排名的走读美高如何。有几点说一下。

第一,仅仅看时间的话,申请美高来得及。因寄宿美高大多是2023年1月10日截止申请。

第二,有些寄宿美高还是rolling-base,即滚动招生。即便有些美高说是截止日”1月10日“,但可以申请延期几天也能给通融的。

第三,“托福104分数平均“——不明觉厉。是几次考试的平均分吗?这个毫无参考价值。你准备提交的分数是几分?

第四,目前寄宿美高里大约50家要维立克。没有,可能无法正式申请。

第五,美高不是大学,没有“专业偏向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类”的说法。

第六,“发过一首歌,去过一个夏校可以有威廉玛丽教授的推荐信,有摄影作品(没有参赛),比较关注时事”——这些,表面看来,都不具有特别的申请价值。

我在深圳。有需要,可聊一下(微信号:ldyw59)
2022-11-24 04:15:18
第一,但看2310分这个分数,还是不错的,尽管今年高于这个分数的,有许多人。

第二,托福113分与ssat 2310分,也大致匹配。因此,倾向于提交。但是,下列问题也值得考虑,以便适当弥补。

第三,真正的问题恐怕在于ssat三部分的结构,似乎需要解释:数学770、reading 743(百分比83%),而verbal几乎满分——即99%。显然,83%与99%,是个不小差距。到底哪个,代表了孩子的真实能力?

数学、reading、verbal三者,如果仅仅是考试失误,那么面试时大可以弥补这个部分,甚至可以主动说说今年ssat遇到的挑战,因为托福、gpa也摆在那里,作为支撑。
2022-11-22 19:09:30
应该不难吧?

该校官网说:

第一,“Applications will be accepted on a rolling admission and space available basis. ”——即滚动招生。常理上,这类学校的申请难度,跟“310发榜”的美高不同。

第二,“Once your application and interview are completed, most admissions decisions are communicated within 48 hours. ”因此,你今天完成全部申请手续,星期一醒来,就知道录取了没有,看着“很有效率”。

给你个链接——该校所属教育集团Nord Anglia Education,在国内有个中文网站,或许更容易看懂:
https://cd-live-origin.nuodeanda.cn/。网上信息说,在国内有19家学校。

知乎上这篇网文,有详细介绍: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449141

如果你碰巧就在国内关联学校,不过是转个上学地点而已。
2022-11-19 18:19:59
这个成绩,再寄宿学校里,第二梯队、“A”学校相对匹配一些。

根据限制条件,加州有四家,排名从FS 42位到60——史蒂文森高中 Stevenson School(我们去学校面试过)、伍德赛德中学 Woodside Priory School、雅典纳中学
The Athenian School和圣多明尼哥中学San Domenico School。

如果是走读,合计有20所学校。站内搜索一下,比较比较,就能有个谱儿。这些事儿,如果有个顾问,他会帮你搞掂的,费钱,但省事省时省力。
2022-11-19 13:45:45
第一,有托福吗?这个,可能是强制性的。SSAT,有些美高还是test optional,可选。

第二,能不能用SAT,替代SSAT,问梦校招生办嘛。许多学校只说11年级接受SSAT,9-10年级要SSAT。但也没说“8申9”,禁止SAT。

问题是,招生办如何把你的SAT,跟他人的SSAT做横向比较,SAT 1500分相当于SSAT多少呢?这个“意外”,会否让招生官觉得头痛?

第三,关键在于你得解释:为什么没有SSAT,却考SAT 1500分。

我帮你找到了一家美高——明确同意可以接受SAT的,西城中学,Westtown School。与此同时,该校明确要求托福成绩——正好是我首次答复里的第一条“第一,有托福吗?”

有个链接如下,正好解答了这两点:
https://www.westtown.edu/admission/how-to-apply/upper-school/faqs/
2022-11-28 07:15:50
第一,你是申请美初,还是美高?美高大多不要求家长陪读。

第二,“升学结果较好,比较温馨的”——就说,你想要“好的走读学校”。“温馨”,决定了学校规模不宜过大。学校规模小,往往经营成本高,学费很难便宜。这个,与“学费25000美元左右”的学费预算,存在矛盾。通胀当前,好的走读学校普遍也要4-5万美元。我朋友孩子去过的山谷基督,两三千人,学费也要3.6万呢。

第三,本站内有走读学校评级和榜单。按照“学费25000美元”这个标准,自己花点时间,仔细选择、比较吧。
2022-11-19 13:31:07
第一,单看这些硬件——“寄宿美初三年8申9,托福7年级考的111,ssat99%,在校成绩全A+,每年都是年级前5%,qualified AMIE”,能进。

第二,再看“网球属于美高校队中等水平,性格开朗乐观,热爱学校公益,艺术非常一般”这些标签,又很难说。你是美籍吗,领导力、社区服务等等软实力如何……信息不全。

综合而言,“20左右学校”有希望,但不保险。好好完成申请季的全部项目吧,让好梦成真。
2022-11-19 13:22:06
第一,这三所学校所具有的特点,是否是国人心目中典型、有代表性的美高?

第二,它们是否代表、并且提供了国人所期待优质美高的教育?

这两个问题,或许有助你理解“没有人讨论过Norfolk academy”。在国内,上网找个学校,都挺不容易呢。

第三,当初你为什么选择了Ocean Lakes high school(针对你所说的“老师也没有特别好”)?什么原因让你“感觉在原来的学校融入不进去”?

第四,转校能否真解决你的问题?

第五,“怕整体氛围不好种族歧视”,究竟是因学校国际生过少,缺乏管理经验、设施设备等资源,还是真因为“歧视”?

转不转学……一箩筐问题,都很难有答案。
2022-11-19 13:18:02
第一,孩子在公校,这个成绩已经很不容易,可贺可喜。

第二,目前挑战在托福——要说分数,两个标化都够了。可在当前竞争形势下,一切都“水涨船高”。美高的门槛,都被抬高了。因此,确实是可上可下,不好说。

第三,从今年形势看,维立克3.9,是偏低了,而且与托福、SSAT成绩似也不大匹配。看来,口语、面试、个人故事这些方面,在最后面试阶段,还需重点准备和强化。如果有顾问,好好斟酌、发掘一下潜力。
2022-11-19 06:19:10
第一,单说”标化考试成绩“,是OK的。但是,美高录取,并非单看这个。因此,这个说法,又有点似是而非。

第二,”孩子在校成绩优异“,到底是多少,4.0?是在什么样的学校,公校-私校-国际学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线城市、中国-美国或任何境外地区和国家……这些,都是”是否足够“的判断依据。
2022-11-18 21:15:15
第一,美高看你持有哪个国家的护照,需否F1签证。如何需要F1签证的人,一半都当作国际生。因此,只要不是美国护照持有者,无论你是中国籍、泰国籍,都是”外国人“,都一样——国际生。你的身份标签,就是”国际生+亚裔+中国人+陆生“。

哪怕你有绿卡,他们还是这么看。

第二,美高看你申请前三年的教育背景。即便你生在美国、持有美国护照、是美国公民,但如果申请美高前三年在中国、泰国读书,接受非英语文化教育,哪怕在国际学校,在许多美高眼里,你还是会被当作国际生看待——因为,你的英语文化、美国生活的积淀不够。

第三,转籍——”中国国籍对比泰国国籍“,差别还是有的——后者聊胜于无。因为中国留学生占了全美留学生的三成——真的是”熟视无睹“、人满为患,来自泰国的就少了去了,别有一番风味。

不过,也仅此而已。
2022-11-18 21:11:05
择校,永远是把你最关心的某些因素,一是仔细排序,二是进行横向比较。

Cheshire、MacDuffie,你在乎什么,如何排序?这个,只有你自己知道。旁人,都是隔靴搔痒呢。问我?不知道。因为,你啥都没说:你在乎什么。好比进酒楼,要点个叫”随便“的菜,没有。
2022-11-18 20:56:17
第一,既然在美初,既然“标化成绩99%,理科学术超前”,为什么还要“‘9申9’”?是美初不同意,不给推荐信,还是别的其它因素?

第二,“标化成绩99%“,是指英语(即托福)、SSAT两样么,还是其中一个?就算是120+2400,其实也没啥大不了,难说保证能进头部学校(按照行业术语,大概就是安多佛、埃克塞特)。因此,哪有”overqualified“一说。

第三,”理科学术超前“,意思是”超“到可以跳级上大学了么,如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我有个老乡15岁去了这里,另一个哥们19岁大学毕业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直接跳级考大学。否则,overqualified不过是个”伪问题“,并不存在。

何况,即便9年级就考个AP Calculus BC、AP 物理C,好学校周边也是有大学课程上的。担心overqualified,大可不必。
2022-11-18 20:53:12
第一,你从未看过自己的成绩单啊?如果看过,那就是你所在学校的标准模式,是什么样,对美高提供的,也就这样儿。这个,是不可选的——如果是一所正规国际学校,如果给你纸质的,通常都要密封着,你是看不见的。

无论是百分制、GPA常见的4分制,或者ABCD等级制,美高都懂。不必在意。

第二,所谓“排名”是中国人的做法,国际学校、美国的学校,很少公开这么做。但是,你在校、在班级里表现如何,老师会有不同的评价语词——使用不同的英文字眼,表达同样的意思。

日前,我在公众号里(老爹养娃)专门说过这事儿:“‘平’见美国 | 美高也给学生排名,会带来压力、影响同学关系么?”

另一篇公众号文章,也说了这事儿:“‘平’见美国 | 美高,是‘快乐老家’;留学,乃‘蜜月之旅’?”

两篇文章读过,你就有了答案。

第三,给梦校托福提交的次数,似无限制。但是,你希望梦校看到你一二再、再而三的托福考试记录么?老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刷分,尽管司空见惯,美高也知道,但无论如何,你得了解一点——在美高眼里,“刷分”,几乎等于作弊!120分,却是“刷”来的,美高、面试官、招生官,脸面往哪里搁,他们会怎么想?

给个建议:在截止期之前,一次过给个最高分成绩。

第四,送分,除非你一早确定送给哪几家美高,否则考分出来后再考虑送分,是要额外花钱的。我在专著《真相与选择:美高留学“花钱”那些事儿》里,介绍过这个。

第五,这些都是基础问题。顾问没给讲解么?要是DIY,可得小心啦。
2022-11-18 20:38:30
都在深圳,或许可以约起(微信号:ldyw59),线下聊聊?

这里,先给个粗浅看法。

第一,美高不是大学,没有“专业”一说。因此,你要单找“数学/统计/应用数学”的美高,恐怕难以如愿,尽管有些学校理科相对侧重些。

“数学/统计/应用数学”这三个部分,在美高里都是“数学”系内的课程。入读后,看看学校安排,即可满足需求。

第二,“10申10”、兴趣是“数学/统计/应用数学”,还专门gap一年申美高,却不考SSAT。为什么?这个,申请中需你谨慎处置、解释清楚。会否造成硬伤,也请斟酌。

按照SSAT考试内容结构来看,随意推测一下:是你的数学不够好——这个,与你的兴趣之间,有矛盾。你的文书、面试,将如何解释它?反之,如果数学够好,唯一的解释是:你的英文不够好?预估托福105,照例也不错。悬念,在于预估分数不等于实际考试结果。到底能考多少分?

第三,你的兴趣是“数学/统计/应用数学”——这是重点,需否“作品集”,或许不必花钱费力。关于这个,看看我的微信公众号一篇文章吧:““平”见美国 | 申请美高,作品集有用么,哪种考级证书“更管用”?”(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515&idx=1&sn=4a70cf11ee5cb41af1cb80cea7f22848&chksm=fd0e6b90ca79e286002e635837c2c97e9793ea13df67620f5ce36fb5576459c5bc8d87b3bf37&token=1386579265&lang=zh_CN#rd)。

面上看,我孩子们各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要专业多了。但是,对申请美高并无特别帮助。既然“ 街舞 各种form of art(画画、音乐、film、photography等等等等),体育没有特别偏好”,还弄个作品集,真有帮助么,何苦来着?

第四,好的美高,几乎都在村里、镇上——这是事实,不是玩笑。因此,“最好离城市近或者在城里”,这个想法恐怕都调整一下。

第五,“想去caring一点的学校”,你得选择小规模,300-500人。如果是800-1000人,如安多佛、埃克塞特、劳伦斯维尔,在美高里已算“大校”。这个,供你参考。目前,你的择校清单,不妨对照一下。

第六,“压力不要太大”——是不可能的。此前,我公号写过另一篇文章,再次供你参考:““平”见美国 | 美高,是‘快乐老家’;留学,乃‘蜜月之旅’?”(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685&idx=1&sn=cb36da9c73f488eae01a3ffff978b7c2&chksm=fd0e6b3eca79e22891cb5e362f4dc71aca9e78846ac3bd6b4bfc2be57d632f31df9f3edc7c9e&token=1386579265&lang=zh_CN#rd)。佛系、躺平,不准备“脱三层皮”,不建议去美国。因为,美高不喜欢这个心态。

T30-50,也并非垂手可得。
2022-11-18 20:03:29
第一,这个应该还是算比较特别的。当年我们两个孩子参加了十来所美高面试、访校,似乎并未有类似互动。

不管怎么说,多少算好事,有点那个意思吧。

第二,”中国学生池子“——毫无疑问。美高看待国际学生,一个基本标准是你拿什么护照或需否F1签证(因绿卡人士也拿中国护照,但无需签证),不会看你是否在美初读过书(当然,同等情况下确有一点点便宜占占)。

美初两三年,洗不去身上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印记,倒有可能让你免试托福(不知你们如何)。
2022-11-16 13:17:23
第一,在美国国内旅行,只要身份证明文件——如护照。机场、航空公司不管你的签证。

第二,真正的问题恐怕是——孩子几岁了,能否单独旅行?这个需要问下航空公司。不符合要求的,会要你另买”无陪伴服务“。
2022-11-16 12:18:08
是要找一所体校吗?美国专门的体校,可不多。

篮球,是美国最流行的运动项目,几乎所有学校都会有,只是设施设备和教练水平差异。因此,你要什么样的学校呢?
2022-11-16 06:38:07
第一,看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看法和选择。既然不去国内的国际高中,就是说走公立体系,去公立重点高中。简而言之,你是要”应试教育“(没办法,国内目前只能如此,因此才”卷上天“),还是”全人教育“?

第二,既然”孩子未来想(一定会)申请美国大学(也可能还申请英国大学)“,为什么不去美高,要绕道英国呢?好像有点”不搭界“。
2022-11-16 06:31:45
第一,你说的“美国生活”,是指“美国人的生活”,还是“美国校园的生活”?

这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方向,要用不同的思路。

咱们国际生去美国,总要找住处——即寄宿。但是,住处不同,体验就不同。如去寄宿学校的夏校/夏令营——住在校园宿舍里,与去走读学校的夏校/夏令营——做homestay、住在美国人家里,体验全然不同。如果想“体验美国人的生活”,当然就是”走读学校+homestay“。如果想体验“美国校园的生活”,寄宿学校方便很多。

顺带提一句:寄宿学校里的宿舍,与美国人家里,是两码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学校寄宿生活,并非美国人的生活。

尤其是,夏校是学校的”捞外快“增收项目,夏校老师许多并非来自本校、只是个”包工头“,有些助理甚至是国内大学去的交换生(我有朋友孩子出任过),英文都是急急巴巴的——这样的夏校,有多少“美国人的生活”成分呢?甚至,连“美国校园的生活”成色都不足!

第二,夏校,与交换生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时间长短,更在于”美国生活“体验程度的深浅。如果今后有出国留学打算,与短期夏校(长的也就6-8周)浅尝辄止相比,交换生或许好得多。但是,这个就相当于读一年美初了——得周全计划,才行。

初一,孩子才12-13岁,很小呢。
2022-11-16 06:26:45
这个择校条件,太笼统啦。

只有深入交流基础上,才能提供一些建议。聊不?
2022-11-16 06:07:59
我们拿到过offer,也实地考察过,又同在深圳。有需要的话,可私信(ldyw59)聊聊。
2022-11-16 06:05:33
我在孩子们9岁、11岁、12岁时,都送他们参加过美国夏校和夏令营,既有在加州Chadwick中学、新泽西Lawrenceville上课的——这个就是夏校,也有去YMCA单纯冲浪、骑马的——后者,就是夏令营。

就像美高择校一样,似乎没有哪个网站能够“帮孩子选到合适的美高的夏校”。因为,你孩子有什么需求,都没说。

第一,想去某一所特定学校的夏校,譬如佩迪中学的,就得去那学校的官网,一家家看。如佩迪夏校就是:
https://www.peddie.org/neighbors/summer-programs

所有美高的夏校,都得这么找,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这个,没办法。建议做个工作表,以便对比、选择。

第三,了解美国夏校的基本特点。一般都分性别(男女)、时长(通常以周为单位,常见的是1-6周)、所在地(考虑飞机出入境和当地接驳问题)、城市/乡村、价格……。有些对国际生开放,有些则仅适合美国人。有些还要提供托福、小托福考分,写个小作文之类,以确定英文水平过关。

我们刚好上一年做过小托福摸底(850+分/满分900分),申请一个美高夏校时,就用上了。

这个,就是YMCA在新泽西开办的夏令营,合计有10家(全美有一千多家“走读夏令营”、几百家“寄宿夏令营”):https://www.ymca.org/find-your-y?distance=250&coordinates=&lat=&lng=&geolocation_geocoder_address=new%20jersey&type=camp

第四,美国夏校一般按周计算和比较收费的高低。高的,一周US$1500+,甚至有2000-3000的。低的,可能不到US$1000。往返机票、机场到夏校的本地往返接驳开支等要自理。

第五,夏校还分营利性夏校和非营利性夏校。大多是营利性的,收费较高,但如YMCA是个非盈利机构,它举办非营利性夏校,收费相对较低。我们当年参加的YMCA夏令营,每周约700美刀(“早鸟”收费最低)(链接:https://www.ymca.org/what-we-do/youth-development/camp)。

美高夏校,是学校创收项目,因此收费不低。如佩迪2023年“走读”夏校,“CREDIT MATH PROGRAM”要 $2,195、“HONORS CREDIT MATH PROGRAM”6周要$2,695、“ENRICHMENT PROGRAM”4周要$1,995——注意:这是走读夏校的收费,通常在课程之外,最多只包括一顿午饭!因此,另加两餐、住宿开支,总费用可想而知。

特别提醒:今年因疫情仍在,美高的寄宿夏校可能会比较难找,因此,越早选择越好,余地大些。
2022-11-16 05:59:13
第一,维立克(Vericant)是一个独立第三方做的现场面试,拍成视频后发送到你申请的学校。目前在大陆,只有线下面试,没有远程面试。全国只有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地方能做。

面试内容和具体安排,给你个官网链接,说得清清楚楚:
https://www.vericant.com/high-school-vericant-interview/

第二,维立克满分6分,官方会给每个面试者打分,但其申请价值本身有限,跟托福、SSAT分数完全不同。学校要看面试视频本身,不是简单看看分数。即便三四分——今年申请者考出5.0+分的很多,算是很低了,也能有面试机会。

第三,并非全部美高都要维立克面试。就维立克官网所见,目前约50所美高需要:https://www.vericant.com/who-accepts/#HighSchoolVericantInterviewPricing

第四,跟学校是否顶级、教育品质无关。如FS排名T3的The Lawrenceville School、T85的Wyoming Seminary,都要维立克。

第五,极少数学校对中国大陆申请人只看维立克,不安排常规的线下面试或线上面试(如底特律的克瑞布鲁克中学
Cranbrook Schools,链接:https://schools.cranbrook.edu/admissions/applying/application-process)(但该校允许访校,2017年我们去过,还Shadow visit了一天)。因此,申请这些学校提交维立克——就是必须的。不管是几分,都得提交。

否则,相当于没面试,很难被录取。甚至,会被归入“申请材料不完整”档案,直接废掉。

第六,即便要维立克面试视频的学校,并非铁板一块,有一定弹性。经过申请,确有可能免试维立克(今年我亲历过)——省掉一道手续、开支,也减小时间压力。

第七,目前有7所美高只接受维立克第一次面试视频,如Brooks School、Cheshire Academy、Cranbrook Schools、Miss Porter’s School、Peddie School、The Lawrenceville School、The Webb Schools, CA。因此,多考未必有益。

特此更正:

想要线下面试的,仅限中国大陆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

线上面试哪里都行。
2022-11-15 17:03:03
第一,单说钱,400万人民币,去G5或常春藤4年,是够了——毕竟,美本学费大约8万美元/年。按照我美高四年经验,额外再多花50%、即4万美元,合计12万美元/年,当前汇率差不多是100万人民币/年。

我的专著《选择与真相:美高留学“花钱”那事儿》,根据我孩子四年美高亲身经历写成。专说美高留学要多少钱、花到哪里去了等等,可以买本看看。书,虽说是基于美高,但我孩子现读美本大一,看起来美高、美本有许多相似之处,是相通的。

第二,能不能被G5或者藤校录取,那是另一个问题。美国留学付全额学费,国际生大多这样。因此,这个算不上是你对学校的特别贡献——尽管学费也是贡献(其他朋友的答复,其实就是说,大额捐款才是你对学校的特别贡献,可能把你“抬进”藤校、G5)。这些大学的录取率,都是个位数,即申请人数比录取人数多十几倍。大家都付全额学费,能否录取你,就要看其它因素。

有哪些其它因素呢?

第三,美本留学,尤其去藤校,申请最复杂、难度最高、读书最昂贵。不光要备足钱,还得有托福、SAT、AP考试成绩、高GPA……这些,都是录取的门槛。不知同学准备得如何。

目前来说,就是深中、深外、深高、深国交等等本地名校学生,去G5、爬藤,也难如登天。你来自职高,难度很可能更大。

如有需要,可联系我(私信我:ldyw59),都在深圳。或许,能就近线下帮到你。
2022-11-13 05:54:56
这么巧——一周前,我刚刚发过一篇文章,叫““平”见美国 | 美高面试,诀窍就‘三板斧’?”

关于我的微信公众号吧(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591&idx=1&sn=350ca8928c7af99e8fd930e1b258ed72&chksm=fd0e6bdcca79e2cae90f112a92ab1fa211b994443e582fae76b927d3cf24882a1fb60cc43672&token=1801511143&lang=zh_CN#rd)。
2022-11-13 05:35:44
你得给几个锚点吧,如Cathy老师所说。

譬如,你的主观梦想,是T10、T20、T30,还是前50、前100?

再譬如,孩子的基础成绩如何,包括GPA、托福、SSAT、维立克(如有)?

还有,课外活动、爱好/特长是什么,是领导力、社区服务?

好比你走海路去美国,要横渡太平洋。你是有个游泳圈,还是有皮划艇、帆船、航母、055大驱、台风级潜艇呢?

啥都没说,谁知道要如何横渡呢?

因此,简而言之,一要有目标,二要有基础条件。把“目标——基础条件”匹配起来,就是路径选择——即择校。
2022-11-12 05:27:58
为什么选择这些学校?

第一,看不出来每一所学校背后的合理性。

第二,看不出选择这些学校横向间的可比性。用本站信息对比一下,看起来:

——主人家似乎只喜欢新英格兰地区或东岸的学校;

——主人家喜欢高比例国际生的学校(一家除外);

——主人家“无问东西,能录就去“的学校。去美高留学的目的,与自身条件——”托福100+,无ssat,校内成绩单全部优秀,有论文发表,外观设计类专利,跆拳道黑带,琵琶十级,爱好网球游泳溜冰“,存在错配,而且是低配了,尽管不知道”校内成绩单全部优秀,有论文发表,外观设计类专利,跆拳道黑带,琵琶十级,爱好网球游泳溜冰“的确切水准如何。

第三,择校,需要提供非常精准的个人背景信息,否则很难匹配。譬如,”校内成绩单全部优秀“,孩子在哪里上学、城市还是农村、一二三线哪一类、学校在当地是”四大八大十二大“……再如,“论文”、“专利”都是哪个方面的,“跆拳道黑带,琵琶十级”是谁来认证的。没有这些信息,其实难以判断实际水平。
2022-11-12 04:07:40
第一,看起来,最适合孩子的学校是你的“家庭学校”——这样与你的教育理念会比较契合。

第二,“最有名排名最高的”美高,不是你选它,而是它选你,录取率都是个位数(当然,捐栋楼的矿主,可另当别论)。人家可能不在乎申请人那一点点学费——许多美高都是贴钱招生。我们孩子去的佩迪中学,每年生均“赔本”上万美元。

第三,“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大企业家”都是上进之人,“人生乐趣与方向”是他们的原动力、内驱力之所在,却难说上初高中时就有了这样的宏大志趣,更难说是走在“最开心快乐”的路子上——用句名人名言,至多也只是“痛并快乐着”。

何况,“女大十八变”。申请美高的孩子,才十三四岁,Ta真知道“人生乐趣与方向”啦?我迟钝点,到45岁才知道,原来很喜欢教育和孩子,此刻在职场已“白干”了25年。

第四,去美高留学,不是去新泽西海边度假休闲,或者麻省东部吃个龙虾卷。“友善,上进,有好的价值观,乐趣、见识,不功利的成长环境”,私立美高大多有,但是,学生要“不卷”、能“躺平”,几乎不可能。就我亲眼所见,去这里的美国人,一样很拼。他们也补习,也找顾问升学。

第五,“躺平”心态,与“最好顶级名校+至少美国前三十”大学,妥妥的mismatch。我们拿过威斯康辛大学录取通知,今年4月29日也实地考察过。孩子“8申9”托福110+、SSAT2300+,四年美高顶配,申本SAT1550+——这个,是汗水、泪水换来的。进不了年级前20%,甚至躺平了,“顶级名校+T30”的馅饼,恐怕不易砸中孩子。

第六,“顶级名校最好,美国前三十”,这已经挺GL。按照美国前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的看法(Ta七个孩子都去了常春藤)的看法,美国T150都是好大学,都值得上。咱为啥要“顶级名校最好,美国前三十”?

第七,没有“好的美高”可以推荐。因为,这个状态“留在舒适圈里”,是最好选择。“聪明”、“友善”、“宠爱”,申请美高时都难说是加分项,申请价值几何不好说。要进能对接“顶级名校+美国前三十”的美高,怎么觉得很难啊。

这位家长的问题,很有意思。

为此,今天我在公号(老爹养娃,ID:laodiyangwa)刚刚推了一篇文章,较为全面探讨了她的问题。这里,摘登篇头按语如下,原文近6000字,请看——“平”见美国 | 美高,是“快乐老家”;留学,乃“蜜月之旅”?”(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685&idx=1&sn=cb36da9c73f488eae01a3ffff978b7c2&chksm=fd0e6b3eca79e22891cb5e362f4dc71aca9e78846ac3bd6b4bfc2be57d632f31df9f3edc7c9e&token=1320009925&lang=zh_CN#rd

按:

“立足已知,探索未知”,本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模式。只是,“由己及彼,由表及里”时,我可以“大胆假设”,但惟需“小心求证”。

这个案例,在美高留学领域,可谓典型——它反映出以我们在国内、体制内教育的经验,来观照、选择私立美高留学,将面临巨大挑战。Joy的问题,看起来是“择校”,实则映照出家长教育期望与美高留学现实之间,存在一条鸿沟。

美高,是“快乐老家”;留学,是“蜜月之旅”么?

如我这么说,你这么“骂”,是我“活该”,deserved:老爹要么够坏,要么够蠢,要么既坏又蠢。

想象≠现实。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美高留学,好像做PE、VC,是笔风险投资。以想象代替现实,带来的任何误解和决策失误,会自欺欺人。最后收获的,可能并非甘露,而是苦酒。一句话:想呆在“舒适圈”,不建议去美高留学。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华盛顿,更讨厌“佛系”。
2022-11-14 10:17:46
专业,专业,专业。

申请美高看看排名,八九不离十。申请美本,“专业”必须考虑。到底是“上天”,还是“入地”——总得有个谱儿啊。
2022-11-10 06:03:53
第一,如果单看申请历史记录,这个成绩是很有希望的。该校近200号学生、国际生比例22%、来自16个国家,因此,每年招收的陆生应该有几个。考虑到校址在弗吉尼亚,从首都华盛顿的国际机场出入挺方便,因此也算得是“热点地区”的非热门学校,申请难度。

第二,学校规模。这点,真要考虑清楚。学校不到200人、5个年级,级均学生40人。又是男女混校,如男女对半分,男女生各仅20人。因寄宿比例60%——这个比例倒还可以,只是绝对人数仅12人。如是男孩打篮球、踢足球,周末组队不易啊。

第三,“学校中国学生最近的大学录取情况”,可参考站内链接:
https://www.findingschool.net/Miller-School-of-Albemarle
2022-11-10 05:59:48
看来是要找家能“躺平”的美高啊。相对而言,或许在T80、T100左右的队伍找找。

走读考虑吗?

这个问题,2个月前我在本站曾简答过,或可参考一下(链接:
https://www.findingschool.net/answers/23805#t103976
2022-11-10 05:42:11
一言难尽啊!

私信我吧(微信:ldyw59)
2022-11-10 05:20:08
第一,没有每年招生名额这个数字,是常态。大部分美高似乎都没有,反而有的是少数。

第二,实际上很容易推算出来。譬如佩迪中学官宣现有530名、该校学制是9-12年级即4个年级,因此,每个年级人数大约是:530/4=132.5人。考虑到一所美高总有学生因故转校、退学,因此佩迪9年级大约招生140人。其它美高,不妨依此类推即可。再譬如,格罗顿学校官宣380人、8-12年级5个年级,网称其中8年级二三十人,即9年级招生人数≈(380-30)/4≈87.5人,很可能会招90人以上。

第三,算出“9年级招生人数”这个数字,有用吗?当然,大致知道招生规模。与此同时,也得想到另外一层——安多佛、埃克塞特都是千人大校、9-12年级标准的4年制,即每年9年级至少招250人,是格罗顿的三倍。可是,要说申请难度,两个学校恐怕不相伯仲,都“极难”。反之,一所不到百人、T100的美高,虽说是“门可罗雀”车马稀,可几乎没有申请难度。

第四,学校招生规模,只有结合另外两个重要指标——国际生比例、寄宿生比例,才开始有真正意义和价值。

有些什么呢?想深入了解的话,可私信我。

第五,如今在国际生里,“中国人”的概念已经极为宽泛,包括陆生、港澳台生、已经去加澳新新(加坡)“曲线救国”的学生等等。只要拿大陆护照,不管你在那里上学,都算是中国人。我们面对的美高申请竞争形势,要放在“中国人海外留学全球化”这个背景之下,才能看得清楚点。
最佳回答
2022-11-09 04:45:49
根据我孩子的经历,或许你要想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把“上AP课的在校表现”,与“参加AP考试的成绩”,要分开说。

因为许多人在校学了AP课,未必参加校外的AP考试。

第一,AP课程的学习表现,关乎GPA。既然现在你已经上过一学期AP课,接下来无论是否drop,你在校内两门AP课的学习表现,即现有成绩已经记录在案——这个,很可能是没法改变的。譬如,如果只是“B-”,接下来你上不上,这个学期就是“B-”。担心,也没用,一定影响到GPA,问题是接下来两个学期,你该如何弥补。

要如何用换课来弥补这个?费思量。

第二,你的学校如何计算GPA?在国内,听说个别国际学校尽管你AP课程在校内学得不好——譬如只有“B-”,但如果参加校外的AP考试后,有个4分5分的考试结果,依然给你个A(不知算不算放水)。但你drop掉,很可能不会再参加AP考试,也就失去这个补救机会。

当然,你的学校是否这么做,只有你知道。

第三,才是多一门少一门校外的“AP考试成绩”——不是你的在校AP学习表现啊,确实没那么重要。我孩子在佩迪,申本只有3门AP(同学大多这样),学校历年记录人均也不到4门。安多佛、埃克塞特等许多美高,记得压根儿没有AP。

因此,仔细询问你的adviser、学校college counselor,说明你的担忧,接下来该如何选择,听取他们的意见,才是上策。在这里,大家都是泛泛而谈,不容易帮到你呢。

需进一步支招儿,可私信我(ldyw59)。
2022-11-07 06:35:42
你的问题,太让人晕菜啦。

第一,“美国方向申请结果比较好”,你是问“申请美高”的申请结果比较好,还是“申请美本”的申请结果比较好的国际高中呢?

第二,你是要在国内的国际高中,还是港澳台甚至加澳新新(加坡)的国际高中呢?

第三,高中,在我国不属于义务教育学段,因此国际高中不少都能跨地区招生。问题是,你有无特定的“外籍”身份呢?

国内国际高中有三类,即公立学校国际班(如上外)、民营双语学校(如世外)、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如SAS)。其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往往要有境(国)外护照或国外永居权,有的还要求有境外生活实际生活了几年。因此,没有这个信息,我想帮你,也没法出手啊——没身份,上海美国学校(SAS)(当然还有许多如英国人、韩国人、德国人、日本人学校之类)虽然“很香”,可就去不了。

这些啥都不说,只问“可以招收上海学生吗?”——难怪几天没人应答。一是问题太“菜”(别介意啊,just kidding),二是你给出的信息太少。

几天前,我刚刚在微信公号(ID:老爹养娃/ laodieyangwa)里提过这问题——“平”见美国 | 申请美高,如何准确提问获取帮助?(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573&idx=1&sn=4281d563cbf98d83ee81621569cf16cb&chksm=fd0e6baeca79e2b8e050575fb2533d2d4207eb168014b989dda28921d373f799c5ecea2ce20b&token=1145264899&lang=zh_CN#rd),强调一定要准确提问,才能及时得到帮助呢。
2022-11-07 06:09:12
核心是三个“说清楚”——这是美高面试的“讨论”,即重点回答这样三个问题:

第一,要说清楚“我是谁”。即你得清楚“我的现状如何”,但不能重复一边申请材料里已有的东西,譬如姓名、年纪、年级、GPA、标化考试成绩之类。而是一些材料里没有、需要口头补充的东西,譬如个性特质、英语口语、社交能力、活跃度……从而让自己用“申请材料+面试”,构成一个成熟、丰满、立体的个人申请形象。

第二,要说清楚“我想要什么”,即清楚自己的未来目标。

譬如,在George School的申请页面上,学校明说了第一步就是“跟我们说说你自己”“STEP 1: TELL US ABOUT YOU(
https://www.georgeschool.org/admission/how-to-apply/)”——这就是要你从两个方面,来说清楚自己。

第三,要说清楚“为什么你们学校是我的梦校”,或者反过来,“为什么我适合你们学校”——我将如何充分利用你们学校的各项资源,获得自我成长,帮助他人,贡献社会、贡献人类。

从常识看,这两个问题的视角有所差异,需灵活应用。

但是,光说清楚“我是谁”、“我想要什么”,仅仅是答对了一半问题。下面的另一半,要重点关注。

这就是在“我”和“梦校”之间,找到或者建立起某种“关系”(即英文里的connections)——行话叫“钩子”(hook)。如果你喜欢游泳,看看有无佩迪一样的泳池、游泳队。如果你喜欢冰球、航海,看看有无泰博一样的冰球馆。如果你喜欢飞行,当然也有家美高旁边就有小机场学开飞机。

总之,得跟学校“发生关系”,有点像男女恋爱一样,强调如何“门当户对”。所谓的match、默契,就是说这个。

当然,既然梦校是George School,第三个问题就要改成“我为什么适合George School”,或者“George School为什么适合我”——前往记得,十分仔细浏览George School的官网,找出其中一两条特别适合自己的细节来,课程、课外活动、才艺、体育、社区服务、领导力……是什么没那么重要,但必须有个细节,一来显示你真的很在乎George School,以表忠心、loyal,二来让人看到学校确实能帮到你。

George School的特定内容?看学校申请栏目下的文书要求啊。那里就有全部答案。

“套路”(打错啦)
2022-11-07 06:39:55
去美高留学,有时确实需要一些课外补习的,以便填平补齐。

找个网课机构,或者有条件的话,学校周边往往有补习机构(有些当地人也有补习需要的。记得我在普林斯顿时,当地县里的小报上,每期都有类似补习机构的广告)。校内只能找老师——但是,由于任课老师都格外忙,要成体系补习,花费许多时间,往往很难。

何况,人家收不收你钱?凭啥,在咱孩子身上额外花费很多时间呢?!这是实情。校外补习,更实在、可行点,或许效果也更好些。
2022-11-07 05:03:49
这样的捷径,怕是不存在的。否则,源头学校早不挤破了头——因美初更少、规模更小,自然学位数量、招收人数也更少。
2022-11-07 04:57:27
前两天我的公众号(老爹养娃,微信ID:laodieyangwa)刚刚发送了一篇文章,现身说法,讲了所谓“特长”、“亮点”的申请价值。我孩子也出版过三部长篇小说,喜欢画画(大学录取RISD),去了佩迪,与你的情况有点类似,或对你有所参考。

(“平”见美国 | 申请美高,作品集有用么,哪种考级证书“更管用”?,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515&idx=1&sn=4a70cf11ee5cb41af1cb80cea7f22848&chksm=fd0e6b90ca79e286002e635837c2c97e9793ea13df67620f5ce36fb5576459c5bc8d87b3bf37&token=1739392825&lang=zh_CN#rd

当年申请时,托福110+、SSAT2300+。标化成绩,今年已经十分重要。许多美高,无论是明说,还是暗示,都已经在强调这个。记得有所美高直接说了“我们为什么要SSAT成绩”——因为这让我们更容易衡量申请人的学术能力。
2022-11-07 04:53:05
这封推荐信,能说明孩子的什么呢?

第一,羽毛球水平?原本就“没得过奖”。而三年疫情,没比赛成绩,三年前的成绩即便有,恐早已“昨日黄花”——没用了。

第二,个人爱好?滑雪、羽毛球、游泳、钢琴……都是爱好。为何独独选羽毛球教练,因为“願意写推荐信”、其它不愿意么?这推荐信,很难说明问题。何况,羽毛球在美国,远不如网球吃香,咱们这里才当个事儿。或许,钢琴老师的推荐信,比羽毛球更有用。

第三,“体育B,其他A”下,不如多琢磨请主课老师写好推荐信。这个体育部分,似乎可有可无。
2022-10-31 19:23:52
第一,如果预估孩子能在年级前15-20%之内,公立学校挺不错(看起来父母应该是在美国的)。否则?很难出头。只有去私立学校。

第二,如果去公校,因是走读,父母要考虑能否在课余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孩子课外活动——这是走读与寄宿学校的最大差异。能提供的话,自然就是公校了。否则,还是得去私校。

第三,去公校,看你的绿卡、住址,跟你原本国内学校的背景、特长无关。去私校,两者倒是会相关性略有提高。

问题是,私校跟你住址、绿卡无关,需要专门申请——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因此,孩子“音乐特长”这块板子,究竟有多长,对申请私校有无帮助,得另说。我公号今天刚刚发布了一篇短文,就说这事儿,不妨一读(“平”见美国 | 申请美高,作品集有用么,哪种考级证书“更管用”?,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515&idx=1&sn=4a70cf11ee5cb41af1cb80cea7f22848&chksm=fd0e6b90ca79e286002e635837c2c97e9793ea13df67620f5ce36fb5576459c5bc8d87b3bf37&token=1739392825&lang=zh_CN#rd

尤其是——孩子没有标化成绩,当下申请私校,行否?不要标化成绩的私校,是否还想去?你对孩子去美高、美国留学的期望,到底是什么?

第四,强烈不建议“8申8”,折腾孩子、折腾家长自己。

综合而言,建议“9申9”——给孩子、自己留点时间、留点余地,好好准备一下标化考试,同时改善英语基础,力争明年“9申9”时能够出彩。否则,以国内公校英语平均(托福)五六十分的基础,到了私校美高,碰巧进了名校够呛,不巧进了80甚至100名后的学校(这个基础大地如此),可能还是公校美高更好(至少不必花那么多钱)。
2022-10-31 19:01:45
建议还是国内高中毕业,直接上大学吧,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这堆问题,两周过去一条回复都没有。为什么呢?
2022-10-31 18:31:02
似乎有个问题,需要澄清。

按照题主说法,“孩子现在九年级……只能等到初中毕业再申请24年入学”——应该是指今年已上九年级吧?如今今年申请,“9申9”没毛病。可如果明年(2023年)申请、后年(2024年)入读,则明年申请时孩子已是十年级。

以十年级的身份,能否申请九年级?

至于超龄申请,其它顾问已经说了,不再赘述。

至于SSAT,当然十分重要,影响(至少是潜在影响)巨大。一个是,别人都有,为什么你没有?二个是,别人都在2300+、为什么你没有?今年9月份,美国的学生许多已考出2300+。到2023年申请季,全球很可能已全部“躺平”放开,你还是没有,寄望于“test optional”——这个很不保险啊。第三,the Hill(希尔中学)今春就明说了,要SSAT。明年,类似学校只会更多。到时择校,这些学校咱都只能因之放弃不要了。行么?

至于多少分有优势……看你的梦校在哪里。安多佛等等T10,最好2350+(满分都不定收呢)。至于八九十上百的,有没有似乎问题真不大。
2022-10-30 09:01:07
第一,你们是DIY吗?否则,留学顾问服务应该包括相关内容。

第二,许多美高连SSAT都是test optional,维立克更是可以申请面试的。尝试一下申请免试呗。

第三,尽管如此,记得我们申请时个别美高对中国学生只看维立克视频(而且规定只看第一次或者最后一次面试视频),无正式面试——这个需要特别谨慎。否则,到时错失良机,会十分遗憾。
2022-10-30 08:46:04
大陆学生去美高留学,有两个“政策前提”要记得。

第一,“自付全额学费”,是拿到F1签证的前提条件。美国政府网站上说得清清楚楚。因此,美国禁止公立学校1-8年级招收国际生,9-12年级招生也只有交换生、1年,此否必须转私校,或者回国。

第二,私校可以给FA,但却影响最终的录取决策。

一定要知道:美高招生,是“一年一招”,来去自由。每次招生合同只有一年。譬如9年级录取入读,十年级是重新申请、重新招生。

美国政府允许私校给FA,可私校并不保证每年“必须”录取你,尽管它确实希望你读完四年——它可是有选择权的。结果呢?要不是拿不到FA,要不就是取消你的学位。这个,都不是你想见到的。最终能有什么选择呢?
2022-10-30 08:35:06
第一,为什么非要转入美高?

今年申请美高、明年准备后年申请美本,感觉挺折腾的。在美仅仅一年时间,对申请美本真有很大帮助么?为考个AP而“变道”,好像总觉得这个决策有点说不通。在美本眼里,会否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呢?

或许留在现有赛道上,更好。

第二,11申11,孩子高中毕业会否超龄?需留意一下。

2022-10-18 05:20:06
第一,这么好的背景,往“藤”上爬吧。

具体择校范围,你是想看排名(那还有综合排名还是专业排名呢)、看专业、看地域、看规模、看专业院校还是大U、看文理学院还是综合性大学……因有很多参照系,连个专业方向都没给,仅靠现有信息,很难给你划定呢。

第二,申请准备,很难说需要什么。只有不到一年时间(如果ED的话),可利用的是一个圣诞长假和一个暑假,把现有手头的活儿一如既往干好,同时多考虑、做与你未来大学专业相关的事儿。如要去MIT,数学竞赛拿个大奖,或许挺有用。
2022-10-18 05:08:28
我一个孩子6岁开始至今一直拉琴,7-13岁先后考过英皇(ABRSM)4、5、7、8级演奏和5级乐理,获得专业级DipABRSM考级资格。

另一个孩子拉另一类琴,长于写作(出版过3部长篇二次元小说)、绘画,大学去了RISD。两个申请美高、一个申请美本,都曾准备过“作品集”。因此,对此比较熟悉。

第一,你是申请美高,还是美本?

这是两个全然不同的地方,可题主未说明。

第二,如去美高,证书、作品集的申请价值,本身相当有限。

当年我们申请美高,一个孩子在专业录音棚录制视频、录音,另一个孩子请平面设计师设计(专门设计时装杂志的)、高档彩印公司印刷画册,甚至还带着孩子写作、出版的3部中文长篇小说,但感觉上——不过尔尔。招生官不会太在意这些事情本身,感兴趣的是背后的故事。

除非梦校正好缺这个乐器,尤其是钢琴、打击乐,因一个乐队通常只有一个角色、需求量十分有限,因此申请时除非学校乐队刚刚毕业走人,有空缺要填补。提琴组最庞大、易组合成管弦乐队、室内乐队、重奏乐队……通常需求量最大。

这个,需要申请人联系学校艺术系主任,才能确定。

第三,申请美本,你是走音乐学院专业路线,还是作为普通大学申请的爱好?这是另一个重要区别。去普通大学、首选专业如非艺术、音乐、器乐的话,乐器仅是个爱好,有证书、有视频,聊胜于无,对申请并无多大助益。反之,如去音乐学院、大U的艺术或音乐专业,证书、作品集就很重要,几乎是必需的。

我另一个孩子走美术路线,去了RISD——艺术类大学,申请美高、美本时,我们都做过美术作品集,尤其是美本申请,(美术)作品集准备时间长达一年,花费相当大。

第四,至于证书是国内的、国外的,几乎毫无疑问,国外的认可度、辨识度更高。

你想想,一张中文证书,还要翻译。一张英文证书,是否更直接、易懂?ABRSM,搞音乐的几乎谁都知道。

尤其是申请美高时,孩子在初中、年龄尚小,有多大演奏实力呢(肖邦、老柴奖获得者除外)?甚至手里那乐器,也都是学生学习级,很难达到演奏级。国内机构、国内证书,哪怕是所谓音乐学院附中出身,也没几所美高、几个招生官会听说过,因此,几乎没有认可度。而且,他们又不是音乐学院招生。
2022-10-18 04:58:34
按过来人经历看,这个成绩,勇敢一点的话,20-30名大学可用来ED一所,碰碰运气,不留遗憾。30-50名,EA大有可能,重点时选好专业后,专业排名优先于综合排名(当然如果考虑回国工作,要倒过来考虑)。此后学校,难度会小不少。

要坚持,别放弃。RD难度并不小,因需与ED、EA下来的孩子竞争——不能当过保险箱。
2022-10-13 14:48:47
继续申。

第一,去公立读一年转私立,“瞎折腾”孩子,难说有好结果,甚至弄巧成拙——美国的公立学校,除非你能确保进入前10-15%,否则,学术、英语进步程度很难说。

第二,9申10,本来学位就甚少。转校后,花费至少半年来适应、至少半年来申请,孩子哪有时间来进步成长,学校哪会给你好脸色看、出好推荐信呢?老师甚至以“不了解”为理由,拒绝出推荐信——弄得不好,你得回国内弄推荐信。不如一步到位,哪怕排名稍稍靠后一点。

第三,madeira我们拿过offer,申请并不简单、容易。背靠首都、马场、全女班……。当年申请LFA,香港面试时当场要写作文!托福、SSAT分不高,困难许多都在阅读和写作。这个,需谨慎。
2022-10-13 14:34:41
我孩子5岁开始喜欢美术,一路十几年,在佩迪拿到了RISD、帕森斯、普拉特,去了RISD。Ta也有几个国内同学去了NYC的帕森斯、普拉特。艺术类很特殊,或许可以聊聊?
2022-10-13 14:18:50
提个看法,供参考——得转换思路。

压力大,不考试——这个,正好碰到了优质美高招录的高压线。国际生申请美高,还要考托福,压力是否更大些?可他们都行。

SSAT预估只有80%,这个是事实。为此,只能实事求是匹配学校。

9申9吧。孩子多一年,虽然多花一年钱,但几乎可以肯定——相比于9申10,申请结果更好。
2022-10-13 14:12:49
补充一点:去美高留学,当鸡头、凤尾,是申请人自由可选的么,好比上百货公司买个包包,到底是5毛一只马夹袋,还是LV,能随便挑选一样?

机智如阿凡提,背着一袋子钱,未必能买来老爷的劳斯莱斯呢。这点,或许是要首先确定的。
2022-10-13 14:05:47
第一,申请“一哥”、“二哥”,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优势。

——因为“香港顶尖国际学校”之“顶尖”,究竟是个什么水平,未知。在“顶尖”里是否处于“顶尖”,即皇冠上那颗明珠,未知。GPA正态分布曲线里,总有后25%,安多佛6分制GPA里,也有不到3分的人。

因此,家长需要自己确认一下所在“国际学校”在美国人(不是家长、不是香港当地)心中的地位,以及孩子在学校的排位——对了,是排位。因为,美国人看人,跟中国人看人完全不同。同时,这个“顶尖国际学校”说不定还有许多人都看上了“一哥”、“二哥”,同一所学校、“唱同一首歌”,“卷”,就来了。上个申请季,SZ有高中7个人同时申请斯坦福、5个人同时申请康奈尔。这个申请季,深圳有个学校有5人同时申请佩迪中学。

——不考托福,是个明显劣势。香港如今已经“躺平”正常,各种标化考试全部开放。很可能孩子的同学、别人都考,为什么你不考?这种事,放在“香港”、“新加坡”这样华人圈子里,都是要横向比较的。前几年托福考试全球各国各地区均分记录现实,香港落后于新加坡。不考,多少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时很爽,有时却自欺欺人,容易误导招生官:两个孩子差不多,一个有托福、一个没托福,将心比心,你说首选谁?

即便申请到托福免试,也未必能掉以轻心——理由如上,大意失荆州嘛。

既然优秀,美国人就要看到你“可追索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和说明——标化分数也。要EC、推荐信,其实都是出于同一个理由。

——SSAT能否过关斩将,只有考过才晓得。“一哥”、“二哥”,都是学术强校,看看它们官网首页第一张画面,你就知道了。2210,到2350,并非手到擒来。11月考试,看起来只预备考一次,谁能保证一次达标?千里马,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全面评估”,holistic reviewing之下,假设SSAT到了2350,又如何?去年我亲历一个案例,托福115+、SSAT 2400,课外活动一大把国内国际奖项,T10主攻目标、T15匹配、T30保底,今年“310”?没有一个offer,急等WL转正。

第二,找不找顾问,扪心自问一句:我是否真的理解美国私立教育、美国私立寄宿学校。

我公众号里(ID:laodieyangwa,“老爹养娃”)数千人,许多是美国的博士,甚至本身就是美高出身、本硕博背景,但轮到自家孩子申请美高时,依然茫然十分。与不少二三十年老移民交流,他们也是一头雾水,会问我找谁做了顾问。因此,我的感觉是,美国留学,英语不成问题——可这并非优质美高申请的核心(英语不好,那压根儿就没戏,当然这未必适合本案)。

申请私立寄宿美高,核心是得设法走进美国精英教育——我很不习惯用“精英教育”这个字眼,是美国人自己对“一哥”、“二哥”这么说的。肯尼迪、布什、罗斯福……就在你班里,说不定还是“同桌的你”。在全美,3.4万所私立学校、540万私校学生,仅占美国同龄儿童的10%。优质美高、精英路子上出来的招生官,他们如何看人,我们真懂么?这个,得实事求是问一句自己。
原问题 请教各位, 我女儿目前在一所香港顶尖国际学校读9年级。想申请一下美国的top 10美高,如果不能录取就打算继续留在香港。她不打算考tofel,SSAT今年11月考。暂时不知道能考多少,不过暑假时没有任何准备裸考大概2210。希望通过半年的准备有所提高。 她在学校里成绩不错,每学期都可以拿到校长奖。还有单科学术奖。 数学算一个特长,AMC10 拿过certificate of achievement (score 90 for grade 8 or below), Gauss 数学竞赛也应该是全球top 5%. 还有一些grade 6-7 香港地区的数学竞赛(比如亚洲数学奥林匹克竞赛AIMO)的奖项。CTY SCAT数学和语言grand honor 获得者 一直在学习编程(C++ and python)和机器人。学校参与水下机器人校队(可惜因为疫情没能参赛)。暑假上过CTY的机器人课程。在上CTY的honory 化学课程,也上过andover夏校的天文课程。 六年级开始参与辩论,七年级开始BP议会制辩论赛,是学校competitive辩论队成员. 和别人组队曾经获得过香港校际辩论赛(WSDC) 初中组八强, Cambridge Asia British Parliamentary Shanghai 初中组四强, 最近获得了亚洲消极辩论冠军赛(Asian Schools Debating Championships )初中组亚军。个人获得过Cambridge Asia British Parliamentary Shanghai 初中组辩手第三名, 辩手(包括初高中组)第七名。 艺术方面,学习钢琴7年,英皇钢琴八级良好,长笛三年,校乐队的长笛手,备考英皇长笛五级。 运动方面没什么突出的成绩,学了7年网球,参加过一年校队,但是后来不是很喜欢教练就退出了。乒乓球打了三年,通过了一个银章级水平测试。曾经参加过一些社区服务,有寄宿学校的经验,两年学校house representative, 拿到过学校的服务奖。 我的问题是 1. 这样的profile 申请到顶级美高比如andover,exeter的可能性大吗? 2. 有没有必要找顾问。我和先生都是美国博士毕业,教授。自己的英文写作问题不大。孩子的英文也非常出色,小时候自己写过小说,英文课程成绩一向很好。但是的确顾问们对文书和面试会有帮助。
2022-10-13 13:55:35
第一,在现有高中安心上完网课。

拼搏、精力、资源,统统放在下一段旅程上吧,12年级去美高,是浪费青春,毫无价值,恐怕连个朋友都不好交。

第二,全力以赴申请美本。其它,不宜做多想。
2022-10-01 05:00:44
第一,单说“流程”上,补录跟常规申请相同,不同于WL的转正。主要差异在于:

——一是既然是“补录”,就是拾遗补漏。在优质美高(T50)里,你的申请机会大大减少、成功可能性大大降低了,自然申请难度更高,运气成分更大。

当然,这里说的是采用“310”常规录取做法的美高——优质美高通常都这做法,它们不愁生源,录取率低至哈耶普斯麻。相反,如那种“随招随到”式(rolling basis)录取的,一年到头都在招录学生,那不叫补录。

——二是补录通常都发生在“410”即WL转正之后。从录取到入学报到的时间,被大大挤压了,拿I-20、申请F1签证、订机票之类准备工作会十分仓促。

第二,至于补录要求的“成绩”高低,很难一概而论。

如果是优质美高,通常不会降低难度要求——因为它必须确保孩子能跟得上学校的整体水准和教学进度,因为补录而降低标准,就是自毁长城。

但另一些学校,就难说。有本事的,大多是常规申请季里“三六九现到手”,“310”落袋为安。至少,也得是WL转正。毕竟,谁有胆量专等“捡漏”呢?这个心理,反过来限制了申请人的整体质量(尽管我也确实看到,有所T15美高甚至六七月份还有录取的)。
2022-10-01 04:56:33
姑且不说能否拼分,即便拼分进了一所学校,会否被那些没有拼分、实打实考出来的同学碾压,成为那垫底的后25%?

这个隐患,不可不察。
最佳回答
2022-09-30 03:04:39
两周前,我在公号里曾经发过一篇文章,或许对你有用,放在这里给你参考一下:“平”见美国 | 现上国内初三、明申美高,会有啥问题?(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307&idx=1&sn=2e00802c25c6e4583cf0bb2a467fb7d7&chksm=fd0e6ca0ca79e5b6602bc11d5a13c64d50e78fd5ce7e849fc39a0bdfd9b7a5e6014c4349b274&token=417571161&lang=zh_CN#rd
2022-09-30 03:02:32
但现在Sleeping Joe宣布美国疫情结束了。还行么?建议仔细核实。
2022-09-22 17:43:17
作为刚刚陪读了20个月、租房住的“过来人”,或许可以补充以下几点。

第一,陪读不是问题,但如果你想长期陪读——租房,才是问题。

前段时间,我公号里曾专门说个这个事(链接:“平”见美国 | 按国内习惯,用美国信用卡,真有大麻烦?!,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300&idx=1&sn=4ec21cd7e375a437ba7f1dce6a0ce100&chksm=fd0e6cbfca79e5a9d4e1f7165a5bb84312bb0ae3e9dc93ddf9f19d25e4561739a82d691dbf65&token=617713609&lang=zh_CN#rd)。

如果没有美国社安号码、没有信用分,要长期租房陪读,房东可能要您一次性付清一年的房租,外加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押金。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行否?

否则,可能压根儿租不到房子。

第二,租民居至少是一年一签,几个月的短租——是租不到房子的。跟你的B2签证,能否很好匹配?

第三,通常华人房东好说话一些——了解国情、实情,本地人要求更高,怕你付不起房租懒在房子里不走,因此更不愿意租给你。

第四,美国租房都要通过中介办理。建议在美高家长微信群里喊一声,看看有无校友家长正好是地产中介的,这样容易得到信任,事半功倍。

第五,每次几个月的短租,AirBnB,或许是个更好选择。

第六,去走读学校必须提前落实好监护人、住处,否则,即便过得了学校关,但拿签证——很可能是个大问题。
2022-09-22 17:42:08
补充一条:最好家里钱包也是鼓鼓的——美高不仅仅在乎你,还在乎你的爸爸妈妈,即家庭背景。
2022-09-15 22:57:00
第一,如果是全包,这个费用预算只够一个食宿费——譬如能去免费、走读的公立学校,自己找个homestay。学费在哪里呢?

第二,要去私立学校,哪怕是教会背景的学校,恐也是不够的——只付学费,哪另一半的食宿费如何解决?

这个,能拿到I-20、过F-1签证关么?

第三,我的系列专著《真相与选择:美高留学那些事儿》(第二册)——《”美高留学”花钱“那些事儿“》里,曾介绍过几所免费私立学校。或许可以参考一下。
2022-09-15 22:46:10
你想要什么?

第一,男校、女校、男女混校?

第二,东海岸、西海岸、北海岸(其实没有海,只有湖)、南海岸(譬如阿拉巴马ISS、德克萨斯的HOCKADAY),还是中部?

第三,走读,还是寄宿?

第四,公立,还是私立?

……

第n,到底要个啥——总得起点啊!:)。是高中就行,好比有胡子就是爸爸?提个问题,得稍稍具体点。
2022-09-15 22:30:09
对美高直接影响”看起来“不大,但仍有潜在影响。直接影响,在美高申请和美高留学。我的公号今早刚刚说个这事儿——给你个链接吧,或许有助:

“平”见美国 | 现上国内初三、明申美高,会有啥问题?(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307&idx=1&sn=2e00802c25c6e4583cf0bb2a467fb7d7&chksm=fd0e6ca0ca79e5b6602bc11d5a13c64d50e78fd5ce7e849fc39a0bdfd9b7a5e6014c4349b274&token=1969584626&lang=zh_CN#rd
2022-09-15 22:23:56
这个问题,似乎存在基本策略的错误。

第一,有钱就能去么?这是个误解,美高那里并非有钱就是大爷(当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除外)。队友能去的美高大多是私立——这没错。不过要看到,无论在国内的国际学校,还是美高,品质好一点、排名高一点的学校,都不是掏钱就能去的,好比某些名牌车子、包包,还得看看你是谁呢。

因此,仅仅依靠我掏得起学费,就想去百货公司买把电扇一样,对美高挑挑拣拣——即所谓的择校,恐怕一开始就走了错路。好学校,是学位的”卖方市场“——国内得有天价的学区房,也是这个道理。

第二,限定学费、优选新英格兰、新泽西(不属于新英格兰),学费与校址错配——这是个矛盾。在美国,东、西两岸,都是“多金主儿”,那里的学费、生活费(还有相当于学费50%的各种费用),都是全美偏高的。因此,如果限定学费,把择校的罗盘、方位拨转个90°,看看南北两地,譬如北部的CK、南部的ISS,更为合适。

第三,出国留学,究竟为点啥?美高里,一哥、二哥兄弟俩,与百名之后的学校,学费差异不大,但申请难度有目共睹。因此,在波士顿、新泽西这些所谓的”热门地区“,要申请一流好学校,恐怕难上加难。那么,想申请什么品质的学校,能申请什么样的学校呢?

为什么要将美高校址、开支作为作为优选项呢?
2022-09-15 22:17:45
第一,手按着胸口,按照兴趣大小、高低,排个序,留下1-2项,着重发展。让长板更长。

第二,如果这个兴趣,正好在你梦校里——甚至还是它的名专业,譬如,CS至于CMU、UIUC,恭喜你。

第三,千万别削足适履,自欺欺人,即可!

第四,包装,要记得一句话:纸包不住火。
2022-09-02 10:54:38
是哪门课?如果只是某个体育项目,或者课外活动,似乎问题不大。但是,能否给出合理解释,比这个79本身,问题更大。

要是任何主课,问题自然大多了——更要命的是,如何解释“79”与110、2350的关系呢?
2022-09-02 09:58:15
根据如下信息,结合相关在读生反馈,这个面试大可不必如临大敌。关键是——弄清一些问题的真实含义,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才是重要的。真正的问题,该校似乎很重视技能培训,去了以后有问题怎么办:

第一,该校在本站排名C级,在Niche加州45所私立寄宿高中里排名第42位。毕业生SAT 1150(Niche数据,可满分是1600分),即相当于100分里的72分——刚刚过了及格线。如今要上个好大学,目标都是1500+、甚至1550+啊。这个,好像有点距离啊。到时候,拼命补习SAT么?

第二,该校在Niche“加州625最多元化高中”里排名13位——加州、“多元化”、留学生30%,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样的学生群体故事?咱们不远万里,去到美国,为的是在美国上“国际学校”?

第三,该校官网上看不到校董会、校长、教师等等核心人员的个人简介,只有一张照片、一个名字、一个电邮地址——他们到底是些什么资质的人,这个,实在太重要了。同时,校史语焉不详。校园里这些成年人,与上述SAT 1150分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呢?

第四,官网上美国本土生的申请条件,或许值得一看。

第五,该校有个特色课程——飞行。深圳某知名无人机公司,也是其会员呢,尽管这个飞行项目,会员费不低。
2022-08-31 20:00:48
”国际“、”本土“,在美本里就看国籍、永居身份。因此,”本土“仅限于美国护照、美国绿卡的持有人,其他人如加拿大、墨西哥,都是”国际生“(美高对国际生的定义更宽,绿卡持有人都没用)。

至于”录取概率“有多大区别,似无官方数据——但是,只要想想美国开办的大学,手臂往里弯、服务和”照顾“本土生,应是本份吧?!因此,八成都给了本土生,是事实(艺术类院校除外,那里,国际生超多,能有三四成)。

建议上你的梦校官网看看,到底录取了多少国际生、本土生,更加靠谱一些。
2022-08-28 20:34:26
坦率说,T10基本无望,甚至T30也很难说。

自然,这样来保底,怕是”漏底“的干活——因为SSAT 2250仅仅是摸底结果,实考还有很大差异,紧张之下,很可能更低。2200的成绩,去T30,怕是不易。

退一个层级,把目前的保底美高当作梦校,另外靠后安排匹配学校、保底学校,可能才是上策。
2022-08-28 20:25:59
看起来,很厉害——T10都有希望,但谁能拍胸脯保证”申到“呢,因为美高申请里有许多东西,用A、A*都难以解释、解决!
2022-08-28 20:15:20
前几天在本站刚刚解答过一个类似问题,很有针对性。这里”偷懒“转贴一下——或许有所帮助(由于题主现在已在高中,即至少已经是美高里的9年级,问题更加严重、迫切——不如国内读完高中,大学出国留学,更合适。)

看起来,这位同学有几个问题,需”额外“说明一下。

第一,美高并非当年申请、当年入学。美高通常都是4年制、9-12年级,且需提前一年申请。因此,如果是”8申9“,8年级上半年就得完成申请。而你”现初三“,就是美高9年级,因此,你已”错失“”8申9“的机会。

第二,如果是”9申9“,你得今秋申请,明年入学,才能有完整的4年美高经历——这个,对你未来申请美本,十分重要。但是,看你的说法,并非如此,因你说”准备明年申请美高“。

第三,如明年申请,你至多是”10申10“,或者”10申11“——你没法倒过去,来个”10申9“。无论如何,你都不再有完整的美高留学经历。这种做法——当个美高留学的”插班生“,会有下列几个隐患:

——申请难度。 9年级,美高的学位全开放,譬如佩迪中学每年招一百多人,那就是同等数量的开放学位。可往后,10年级、11年级,都是在学生转退学后,留出空位时的”填平补齐“——数量十分有限,当然申请难度大大提高了。

——学习难度。 我孩子们的亲身经历说明,美高里9年级到10年级、10年纪到11年级,都是一个个”飞跃“——学习压力”跳跃式“提高。简单说,4年里”两头轻,中间重“——其中,9年级、12年级压力小,11年级压力最大,10年级次之。从国内出来,直接进入高难度的高年级,这个压力需要掂量掂量。

——社交难度。 我孩子说,他在佩迪4年里的好朋友,几乎都是9年级的同学,尤其是新生开学时碰到的同学。只消一年时间,到10年级,许多朋友圈子都已形成、固定了,”外人“很难加入,除非你个性活泼,体育、课外活动积极,能多参加各种团队活动,否则,交友很可能会是个问题。

第四,美高里,学校品质与收费几乎没有关联。不管是”一哥“埃克塞特,还是排名一两百名的学校,收费大同小异。无论学校品质、排名如何,钱,却是同样的多、贵,甚至后者来得更贵。因此,你的成绩高低、标化考试如何,与美高收费没啥大关系——美高不会因为排名靠前,就特”贵“,反之排名靠后就有”特价“折扣优惠。

关于”美高学费与教育品质“的问题,我在专著《真相与选择:美高留学”花钱“那些事儿》(P44-P49),专门说过这事——我的看法是,”学费高低,与校址所在地、学校性质相关,与教育品质无关。“不妨买来一看(可私信我)。

(本站链接:
https://www.findingschool.net/answers/23764#t103631

2022-08-28 20:09:54
上学校官网看啊。每所学校里有啥,官网上一清二楚。
2022-08-28 20:00:51
我刚刚完成了美本申请这个过程,孩子今年入读梦校大学。我身边的朋友,昨天刚刚考完SAT,则正经历美本申请这种心历。我来说几句吧。

第一,“焦虑和烦躁等不良情绪”不可避免。 你并不孤独——人人如此。只要你有梦想,而实现梦想的路径并不清晰,或虽然清晰却“渴望而不可及”,那么,梦想与现实之间,就存在一条鸿沟、天梯——我不知道如何跨越。这是不良情绪的根源。

反之,如果真能“躺平”,那么“焦虑和烦躁等不良情绪“也就不复存在了。

理解这点,十分重要——用个不那么恰当的成语,叫”眼高手低“,即”理想“与”现实“多少存在着错配。

第二,要”缓解“,最简单的办法是”躺平“——不争。 但是,这个,很可能不是你我的选择。那么,怎么办?

第三,”尽人事,听天命“,不留遗憾。 ”做我们能够做的“——全力以赴,竭尽所能,”接受结果“——这个是现实。尽了力,也达不到目标,进不了哈耶普斯麻,即便无奈,但是现实,惟有接受。可能我只有这点天资,可能我的方法不对,可能我的运气不好,可能别人走”正门“、”边门“、”后门“,把我挤掉了……无论如何,我无法改变。但是,我尽力了,我奋斗了,我不再遗憾。

这是一场战胜自我的心理战——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帮到自己,只有自我调适。

第四,把”能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未知“和”不能“。但是,我们可以从已知开始,把”美本申请“这个终极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以操作的小问题。脚踏实地,一步步把小问题做好。美本申请,程序上跟美高申请大同小异——除了学校更多,还有”专业方向“选择问题。譬如择校时,我很看重访校的感觉。但如果去不了美国,咋办?那就真正十分仔细地做好功课——网访。如今,许多学校都有”虚拟访校“视频短片,都有官网,外加谷歌地图(卫星模式),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学校实景。

这是现实下我能做的——不要抱怨去不了美国、去不了学校,因为这是我做不到的。

许多时候,”焦虑和烦躁等不良情绪“并非来自于”美本申请季“本身,而是我们用错了”方法“、设错了”目标“,以及不愿意花费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做我们应该做的,就想来个”短平快“,付一笔申请费,就能进梦校——是这种心理,造成了困扰。



笔误更正:“渴望而不可及”——可望而不可及。

如果有需要,找我聊聊?
2022-08-28 20:00:02
仅靠现有信息,这个”择校“难度不小喔——择校,需要一些标准:

第一,你说的走读,是私立走读,还是包括公立学校呢?既然是美籍,能去公校的。”公立+私立“走读,这个范围太宽啦。

第二,”波士顿地区“,到底是波士顿市区( the City of Boston),还是波士顿都会区( 称作”大波士顿“,Greater Boston)?美国许多大城市,周边都围着一圈辐射区和卫星城市,它们与市区统称为”都会区“——因此,看美国城市的经济政治信息,往往会有”市区……,都会区……“。市区容易确定,都会区可就大多了。譬如波士顿市区仅68万人,大都会区小则有480万,大则有840万人,连罗德岛州的普罗维登斯(即我孩子要去的罗德岛设计学院,和藤校布朗大学所在地)、一个离波士顿开车要1.5小时的地方,都被包括在内——相差十几倍!因此,也得进一步明确一下,否则,差个几十英里路程,走读并不现实。

第三,”最理想“的标准是什么?国际生友好、高度本地化(即所谓”很白“)、高中升学好……”理想“,需要有个大致标准。譬如,公立学校里要挑几分的(即常说的x/10),私立学校里排名要多少的(还得看看是哪个排名呢)。

准确提问,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协助。
2022-08-25 18:21:48
看起来,这位同学有几个问题,需”额外“说明一下。

第一,美高并非当年申请、当年入学。美高通常都是4年制、9-12年级,且需提前一年申请。因此,如果是”8申9“,8年级上半年就得完成申请。而你”现初三“,就是美高9年级,因此,你已”错失“”8申9“的机会。

第二,如果是”9申9“,你得今秋申请,明年入学,才能有完整的4年美高经历——这个,对你未来申请美本,十分重要。但是,看你的说法,并非如此,因你说”准备明年申请美高“。

第三,如明年申请,你至多是”10申10“,或者”10申11“——你没法倒过去,来个”10申9“。无论如何,你都不再有完整的美高留学经历。这种做法——当个美高留学的”插班生“,会有下列几个隐患:

——申请难度。 9年级,美高的学位全开放,譬如佩迪中学每年招一百多人,那就是同等数量的开放学位。可往后,10年级、11年级,都是在学生转退学后,留出空位时的”填平补齐“——数量十分有限,当然申请难度大大提高了。

——学习难度。 我孩子们的亲身经历说明,美高里9年级到10年级、10年纪到11年级,都是一个个”飞跃“——学习压力”跳跃式“提高。简单说,4年里”两头轻,中间重“——其中,9年级、12年级压力小,11年级压力最大,10年级次之。从国内出来,直接进入高难度的高年级,这个压力需要掂量掂量。

——社交难度。 我孩子说,他在佩迪4年里的好朋友,几乎都是9年级的同学,尤其是新生开学时碰到的同学。只消一年时间,到10年级,许多朋友圈子都已形成、固定了,”外人“很难加入,除非你个性活泼,体育、课外活动积极,能多参加各种团队活动,否则,交友很可能会是个问题。

第四,美高里,学校品质与收费几乎没有关联。不管是”一哥“埃克塞特,还是排名一两百名的学校,收费大同小异。无论学校品质、排名如何,钱,却是同样的多、贵,甚至后者来得更贵。因此,你的成绩高低、标化考试如何,与美高收费没啥大关系——美高不会因为排名靠前,就特”贵“,反之排名靠后就有”特价“折扣优惠。

关于”美高学费与教育品质“的问题,我在专著《真相与选择:美高留学”花钱“那些事儿》(P44-P49),专门说过这事——我的看法是,”学费高低,与校址所在地、学校性质相关,与教育品质无关。“不妨买来一看(可私信我)。
2022-08-25 18:01:33
有作用,但说AMC10在美高录取中,能否成为“决定性因素”,怕是很难——当然,具体得看你是几岁、哪个年级上,AMC10拿到了什么成绩。

第一,就学术(academic)而言。 AMC本身是一门数学竞赛,它代表的是你的数学能力。其它呢,譬如理化生史地英?它并不能代表其它科目。换言之,它的学术能力代表性,是有限的。

第二,就“全人教育”理念而言。 美高大多强调“全人教育”,即人的全面成长。在学术之外,美高强调许多非学术的东西——其中许多都是软性的,譬如课外活动里的美术、体育,等等。因此,在“全人教育”这个背景底色之下,单单一项AMC10,要说“决定性因素”,恐怕很难说。

第三,就“申请实操”而言。 我一直说,申请美高要完成“申请八业”,维立克、托福、SSAT、GPA、课外活动、老师推荐信、文书、面试,“一个都不能少”,而且还得相互匹配、平衡。譬如托福110,常态下SSAT得在2300上下,两者才是匹配的。否则,美高可能会假设,高分的那个标化考试,可能是强化培训的结果——这个,对长期学习能力,尤其是个人的实际水平,和学习热情,并无帮助。高分,这种情况下就会成“负资产”。因此,如果将AMC10放在”申请八业“里看,数学,只是其中”学术成就“里的其中一项而已,好比夜空里无数繁星里的一颗,即便耀眼,却不出众。

何况,许多过来人都说,仅仅是一个面试,对申请美高的影响力,可能就超过50%呢!
2022-08-25 17:31:13
出国留学,是一笔极为昂贵的教育投资,且风险极大。如果“必须”根据手头的资源来选择留学地,或许真该仔细想一想——到底为什么要出国留学。

因为留学能否成功,变数很多,并不很保险。到时候,会否“赔了夫人又折兵”?
2022-08-23 22:16:32
105+、2250+,恐怕是底线。要说“比较有优势”,恐怕那是115+、2350+的节奏。但是,美高申请要完成“八业”——两项标化,可能只是道门槛呢。
2022-08-23 22:10:14
问题的关键点,似乎在于:

第一,你是美国公民或有永居绿卡么?否则,你可能没法去公立美高留学。

第二,去公立高中,以”交换生“身份,至多一年。此后,必须转换身份,读私立学校。

几天前我刚刚发了一个小视频——”美高留学,我能去公立学校吗?“。看看吧(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0NDE4OA==&mid=2247488158&idx=1&sn=0a33899afb5df66cb0bd3e16461c973c&chksm=fd0e6d0dca79e41bca15c67ea202391dde5ef2f638a37f1cf6402475940a1800797f943447ba&token=231459010&lang=zh_CN#rd
2022-08-19 00:13:25
第一,美高有排名,只是形式不同。

只要有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优质资源又有限,就一定会有竞争。美高不例外,只是它不会像国内打印一张清单、列表,让孩子、家长看到我的数理化生史地英,在全校、年级、班级的排名,一目了然。美高,善于改头换面。

要知道,美高里有个升学指导办,每年都要制作一份“学校简介”,school profile,提供给美本和社会参考。许多学校都会在其中列进一个内容——“GPA”分布曲线,其中就能看到,前10%有多少人、中80%多少人、后10%多少人。当然,各校的具体做法有些差异,也有不给出这个曲线的。美本来说,一看我的GPA,对照这个曲线和分布人数,就知道我在哪里。

再一个,到毕业时,每门课的获奖学生、毕业典礼上发言的学生代表、某门课的奖学金(scholarship)……其实,都是排名的结果。

到11年级,开始进入申请季。学校的升学指导办会给孩子和家长开放Scoir系统。本校近20年申请大学的情况、GPA、托福、SAT分数,尽管不点名,却显示得清清楚楚。

其实,哪个孩子不知道自己在学校、年级、班级里的位置呢?他们知道自己的GPA,就知道自己的位置。因此,咱们家长不必“自欺欺人”,或者“掩耳盗铃”。这个压力,到哪儿都少不了,只有形式的差异。

第二,美高的同学关系,总体会比国内好许多。优质美高资源丰富,老师关心人,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渠道、途径、平台,且大多“免费”。因此,在学术之外人人都更容易根据自身情况,“出头”。美高里更容易百花齐放,大多都能绽放自身的某个方面。因此,都有可为别人借鉴、可借鉴别人的地方。一句话,可以错位竞争。不必过于紧张。

第三,英语能力才是核心。从我孩子四年佩迪经历看,英语,比起个性更关键。英语弱,从学业到社交,都受极大影响,交本地朋友难。而且,因学习需要更多时间,没时间、没心情社交,同学关系如何好得了呢?我孩子的朋友大半都是本地孩子,今年毕业了,大家一起玩,去参加他们的家庭毕业聚会。事实上,即便是华裔、中国同学在一起,他们大部分时间也都说英语,更容易、简单一些。英语不过关,远比排名的影响,大许多。
2022-08-18 20:20:17
第一,“孩子适合哪个课程”——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孩子有天生适合哪种课程的么?好比问:孩子是适合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或者我是适合吃羊肉,还是牛肉、猪肉、鸡肉一样。除非是需要特殊教育的特殊人士,否则,哪有什么这个问题呢?削足适履,丢了“好教育”这个西瓜,捡了上个“好学校”这个芝麻,是否适合、值得?

请家长务必深思、慎思!!!

第二,AP与IB之间的本质区别,在我看来是——学习方法差异,带来思维模式、动手能力等的差异。

AP就是高难度的高中“应试考试”,申请美本可能有用,也可能没多大用——却是比较成熟的课程。有的国际学校八九年级开始上AP课,人人都考十来门,在美本申请上未必真出彩。反之,美高里有些压根儿不开AP课,藤校率两位数百分比……佩迪中学大部分孩子申请美本时,AP课平均也才三四门,但是2022届毕业生里,2个哈佛、五六个普林斯顿,哥大、布朗、杜克、宾大等也去了一把人。

这些说明,AP课及其数量,未必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学习AP课的学生,能展示兴趣、学习能力——这才是需要家长发掘的正确思路。

IB是一个完整体系。小学有PYP,初中有MYP,高中有IBDP……IB看着挺好。汇总多方了解信息,IB要学好,得有超强的师资。在美高里上IB的,T100没几家,T30里不到一只手。如果真那么好,为什么并非主流课程体系,只是在国内的国际体系里被喊得那么响呢?在国内,它真是成熟的课程体系么?

IB特定的学习方式和12年一贯制的模式,反映出最好是从小学一路上来。如果孩子只是高中上个IBDP,真“适合”吗?

建议好好咨询一下IB课程老师,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第三,学习,是孩子在学习。因此,是否“适合”,最好是孩子说了算。最简单的办法,是让孩子设法去听听IB或者AP的课,有个现场感、真切体验。再与孩子交流讨论,看看哪个才合适。
2022-08-17 20:25:07
第一,什么样的文理学院,只要给钱,都行么——为什么要留学呢?

第二,没有托福、高中公校,托福能面试么——duolingo可否,最好与申请大学确认一下?

第三,仅仅一个GPA,是挺难申请理想大学的。需要更多信息呢。
2022-08-14 18:51:19
仔细看看各种排名所依据的标准和权重吧,就会大致明白”为什么“。

第一,”国际生比例“并非重要指标,更无很多权重。在Niche里,侧重学业和升学,似乎压根儿就不考虑这个。在另一个常用排名里,高低似乎也非那么紧要。

第二,该校国际生比例3成,看起来略高,但也说得过去。佩迪也还21%呢。

第三,排名机构如把”国际生比例“高低当作重要指标,在美国,会否如男女性别比列一样,导致”政治不正确“啊?
2022-08-14 18:46:34
几乎不可能。

第一,美国政府对留学生的要求之一,就是100%支付学费——因此,申请F1签证,是要看你财力证明的。没这个,恐怕拿不到签证。

为此,美国政府限制留学生去公立学校。一是只准上高中,不得去中小学留学。二是以”交换生“身份,时间限制为累计12个月,不是4年。三是”学费补差“——100%付清公校拿到的生均政府补贴,不是免费。

第二,排名靠后的学校,它们比起T50、T30的美高,更需要钱。一个指标就能说明问题——美高的生均校务基金。按本站信息,Millbrook生均校务基金$ 222,222/人(算是不少了),可”一哥“埃克塞特是$ 1,205,937/人——它都未必给奖学金,前者为何能给?

第三,澄清一点:你说的”奖学金“,似乎确切的说法,应是”助学金“——Financial Aid,即FA。它的申请依据是申请人有能耐、但”缺钱“,即need-based,专门资助低收入家庭的,且几乎都以美国本土学生为主——手臂往里弯嘛。它与真正的奖学金——scholarship,merit-based,全然不同。后者得你入读后,凭本事吃饭,成绩优异时,才能拿得到——申请阶段是不可能给的。
2022-08-14 18:29:11
美籍,就有了机会。

努力试试吧。不过,最好了解一下该校背景——是否适合自身。
2022-08-14 18:12:13
第一,“中国国籍”意味着你就是国际生——在私立寄宿美高,申请奖学金几无可能。美高想国际生做3项“贡献”:全额学费、多样性、高分。反之,如给你奖学金,最好仔细想想:为什么?!

第二,为什么没有SSAT,而要用PSAT呢——为了证明学生能力么?请特别注意:咱们许多申请人,在美高那里学术尤其是数学,往往是”超配“的,而美高要的其它部分,尤其是课外活动,又常常是”低配“的。因此,仔细体味美高的”全人教育“概念,仔细查看自身在”学术“与”课外活动“方面是否存在”跷跷板“现象——学术特强,课外活动偏弱。

优质美高,大多想要两者平衡的学生。单纯的学霸,并不会被特别看重。

凭考试成绩,向美高申请奖学金,是一种误解甚至异想天开。说句悄悄话:除非孩子情况让一所美高感觉非你不可,否则——申请奖学金,可能导致”全聚德“。付得起全额学费,这是国际生去美高留学的一个前提啊——没这个,连F1签证可能都悬。
2022-08-14 18:10:52
与美高相比,美本申请流程上大同小异:

第一,想清楚“为什么要到美国留学”,“为什么要选择”T30的大学(相当于维克森林、纽约大学(NYU)这个排名,我们都拿到过录取通知书),“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用英文讲,就是“why USA”"why my college""why this major"。美高、美本申请准备,好的学校大多围绕这几个核心问题来展开——这是美国优质教育的内在逻辑。

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归根到底,就是两句“套话”——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或,我要到哪里去)。这个,是哲学的终极问题,迄今并无明确、一致的答案。

第二,如果现在不知道答案呢?不用太担心。

“大多数人不知道答案。何况一个高中生,根据自身有限的经历来选择专业,也很有局限性。”这是一位美高三十年教龄老师、经历过多国教育后,告诉我的。不用着急,美国大学里,头两年大多教通识,就是给人思考、选择用的。因此,转学、换专业,比比皆是。朋友孩子在匹兹堡上大一,大二转到哥大,还换了专业。

鉴此,一个合理做法,是排除明确不想去的学校、不想去的专业,看看还留下哪些。文科、理科,STEM哪个方向,诸如此类,缩小专业方向范围。举个实例。我孩子一开始以为喜欢CS,申请后期调研后发现是DS,因此,择校、专业就有了调整。

第三,如果专业选择上实在没有任何方向,那么在标化考试和学术准备之外,找个自己的爱好吧,尽量发掘,让长板最大化。

尽管如此,申请美本,“专业方向”依然重要——否则,你的文书故事就没有了逻辑,你的头脑就没有了“风暴”之源,太平洋风暴就独缺了那只蝴蝶,会波澜不惊,甚至微波不掀。因此,在学术专业方向上,还是要尽早挖掘、明确一下,以便相应做好专业准备,尤其是选择课外的夏校、科研项目等等。

第四,明确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大规模大学与小规模大学、研究型大学与文理学院、Party college与乡野大学、综合性大学与艺术类大学、南部大学与北部大学、东海岸大学与西海岸大学……一系列不同大学的核心差异。这些,只有现场看过、感受过,才有切身体验。

在看过哥大、芝大、NYU、BC、BU、Brown、CMU、UMichigan、UCLA、Cornell、Emory、RISD、SCAD、Pratt、Parsons、UWisconsin(Madison)等等大学后,我多少知道了这些差异。为此,我孩子手拿十几个offer,从T20-T40,最后顺从“专业优先”思路,选择了一所最适合自己兴趣的(甚至放弃了有些学校直接给的一年数万美元的奖学金)。

第五,“体制内省重点”并无独特优势。美高、美本,都看重你本人,而非你的学校背景——国内的高中,有多少美国人是知道的呢?因此,关键是自身,究竟是“业余九段”,还是“专业九段”,跟“X大圣”过过招没有,国家n级运动员、国家y奖之类。

尤其要看到,需跟大量美高“陆生”竞争——每年有大几千号上万人呢。英文,会否是短板?美国方向,英语的重要性,从申请到留学,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否则,弱的英语基础,后患无穷!美高四年后,我才见识了国内高中与美高生英语上的明显差异。

第六,回到原点,问一句“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我现在的实力如何,在哪里。题主未涉。其实,没这个前提,不管上边我说了啥,啥都是白说啊。没有地,哪能测量天的高低、架设通天塔呢?



关于美高、美本申请,刚刚站内发过一点看法,转贴如下,或可参考一下(站内链接:
http://www.findingschool.net/answers/23715),作为过来人看到,美本申请,在内容框架结构上大同小异:

什么是美高招生的“全面评估”法——即所谓的holistic reviewing? 美高申请,有个我所称的“申请八业”,惯例上一个都不能少——维立克、托福、SSAT、GPA、课外活动(EC)、文书、推荐信、面试。这样,你就清楚看到托福、SSAT,只是2/8——虽然重要,却远非全部。T50有无希望,还得看其它6/8——松鼠尾巴,大头在后呢。没有标化,美高还能招录学生(前两年要求更多推荐信数量)。这个,很能说明问题——标化在美高眼里,究竟有多重要。

其中,经验表明,“面试”单项,更是重中之重,许多人认为,会占到录取权重的一半。

关于顾问选择,在《选择与真相:“三么”之路系列——美高“留学”“教育”那些事儿》里,综合自身美高、美本申请亲历,用十几页(P349-P361,第24章),已细说过这个话题——“留学顾问服务的真相”,有“两宜”、“六注意”、“八迷信”、“十小心”之说,提出“警惕保底学校不’保底‘”的看法,和顾问服务应坚持“诚信、客观、中立、准确”理念的期待。

如有兴趣,不妨一读。
2022-08-12 03:36:01
如果孩子还有时间、还有余力,好好抓住SSAT今年唯一一次有效机会——刷分,刷分,刷分,能高则高吧!

现在到申请,仅仅四五个月——时间上太短了。用“速成班”方式,“赶”课外活动,很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劳民伤财。

第一,你现有的SSAT成绩是否有效,能否用于今秋申请? 惯例上,美高都要2022-2023学年当季的考试成绩。95%看着很好,但首要问题是——今年SSAT首考还未开始,你手头的现有成绩,要不是上个学年的,要不是模考结果,但是无论高低,能否用来申请,这是个大问题!!!最后,可能没有选择——必须重新考一次。

第二,“2/8”对“6/8” 什么是美高招生的“全面评估”法——即所谓的holistic reviewing? 美高申请,有个我所称的“申请八业”,惯例上一个都不能少——维立克、托福、SSAT、GPA、课外活动(EC)、文书、推荐信、面试。这样,你就清楚看到托福、SSAT,只是2/8——虽然重要,却远非全部。T50有无希望,还得看其它6/8——松鼠尾巴,大头在后呢。没有标化,美高还能招录学生(前两年要求更多推荐信数量)。这个,很能说明问题——标化在美高眼里,究竟有多重要。

其中,经验表明,“面试”单项,更是重中之重,许多人认为,会占到录取权重的一半。

第三,托福、SSAT、GPA,在美高眼里,本质上都是申请人的“规定动作”,在招生官眼里千篇一律——譬如学生A托福105分,与学生B托福108分,很难说有何本质差异。而课外活动、推荐信、面试,这些看似“不靠谱”的玄术——却是申请人的“自选动作”。譬如你孩子好美术,另一个好运动,全然不同。这才解释了美高为什么会高度重视那“很玄妙”的6/8。

第四,并非所有学校都是标化考试test optional。 有人说,今年许多美高还是test optional,即是否提交标化考试,是“随便”,似乎不重要了。可希尔中学( The Hill)明确说了,就是要标化的SSAT(
https://www.thehill.org/admission/how-to-apply)。我

既然如此,许多学生今年大概率“被迫”考标化(2020年新冠高峰时,头部学校还有一般申请人有标化)——当然,意味着有条件的,一定会花时间、花力气努力刷分。因此,不可轻视、侥幸。

第五,认清竞争新态势。

——美国本土生开始更多“公转私”。疫情让本土生看到了私校的优势。这帮人占尽本土的天时地利人和,“110”截至申请前能考4次。可是,国际生大概率只能考11月份的一次。1月份的似乎来不及送分了,赶不上“310”常规轮的录取发榜。

如果是少数还有ED的美高,更来不及。

——“海初生”趋增。我公众号里,不少大陆学生取道新加坡、香港、加拿大,到那里上初中试水,“曲线救国”申请美高。同是国际生,但其中许多地方目前已经“躺平”开放,能多次考试。效果同上。

第六,“美术有作品集”作为课外活动,申请价值有限。 我孩子就是美术见长(今年去“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当年花费大量心血,请画院的画家老板精挑细选十几幅作品,请时装杂志平面设计师设计,请彩印公司精致印刷,可是,送到招生官手上,没几个正眼看上一眼。他们更愿意聊聊学美术这件事——有几个招生官,是学美术的呢?一本作品集,上百元的制作费,多少人参与、无数心血,面试后很可能被扔进面试地酒店的垃圾桶。当时,孩子还出版了3部中文长篇小说,诚惶诚恐着,双手奉上后,命运如何?我十分仔细观察过那些眼神——“不值一提”,谁懂中文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咱们孩子、家长眼里的“香饽饽”,换在美高、招生官眼里,真可是“一个人的美食,另一个人的毒药”,文化视角全然不同,未必有多少价值。
2022-08-11 23:00:21
课外活动,如无明确方向,则重在探索、尝试。基本原则是:把学校资源与个人兴趣做个匹配。

第一,要看所在美高提供哪些课外活动——可能性。因为9年级年纪小,大概率很难自行外出,都要依靠学校资源——这也是咱们付了学费应得的。看看学校有些啥再说。

第二,要看孩子的兴趣。申请美高时,个人兴趣大多已经梳理过一遍。是体育、艺术、领导力、社区服务,是足球、网球、橄榄球、冰球、长曲棍球、高尔夫球……。如果并无明确兴趣,至少可以倒着来:剔除不喜欢的,剩下的看看哪个相对喜欢的,先尝试一个学期。

第三,许多美高一年分三学期,每学期根据气候可选不同课外活动(当然游泳可室内、全年)。如划船、高尔夫,都有季节性。说到底,还是看学校资源。
2022-08-11 16:40:40
作为一条门槛,想进T30美高的,托福110+、SSAT2300+——尽管即便如此,也难说保险。左右美高录取的因素,明的暗的,太多了。

看看我写的书吧,里边有不少分析(“翻开这套书,去美高留学,我知道《真相》,我懂得《选择》...... ”,链接:
http://www.findingschool.net/event_2050
2022-08-06 20: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