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
中学
大学
问答
对比
资源
登录
首页
问答首页
问题@22142
请问大家,去美高读书一定要有社交,要融入吗?学校advisor兼宿舍老师周二发了邮件给我们,CC了年级组长、国际生总监以及心理中心总监,说孩子(10年级,9年级就在这个学校上学了但是因为疫情今年第一年过去)不去交朋友不说话,在宿舍里从不主动参加optional的社交活动,他们很担心(“seriously concerned”)。我们也和孩子聊了一下,他说他在上课都有发言,作业从没落下过,报名的club(乐团、环保)也都有参与,只是不觉得有交朋友的必要,上课、活动时间结束就收拾东西离开,早上健身、吃饭、往返教室也都是自己一个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自己责任内的东西都能完成,社交这种他看来责任外的没有必要。孩子一直是比较独立的性格,也不是内向,就是有点孤,防备心比较强,比较低调,有事情喜欢自己解决或者消化而不是去分享寻求帮助。交不到朋友应该也不是语言的问题,他从小英文学校几乎每个暑假都会去美国,再者同校的中国留学生中也一个朋友也没有,还在国内时也没有过要好的朋友。advisor的邮件我们还没有回,不知道应该说会鼓励孩子多去社交,还是阐述孩子的性格并请老师多理解包容?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如何协调处理呢?
在美学业生活
社交融入
fdkjhsi
家长
提问于2021-10-07 20:46:33
收藏
分享
广告
回答问题请登录
共
11
个回答
排序:
最新回复
默认排序
点赞最多
回复最多
最新回复
融尚南希伙伴·Nini雪麑老师
特邀顾问
私信
回答于2021-10-19
家长您好!这个问题更多的是要看家庭到底希望孩子去美高得到的是什么。
因为美高不仅仅只是一个学术的土壤,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一个社会性的环境里面,学会怎么样与人相处,这些人包括自己的同学,包括低年级的同学,也包括高年级的同学,以及不同的成年人。在这个过程之中可能会产生冲突,也可能会建立起一辈子的友谊,这些都是他人生中成长非常重要的一些财富,包括未来的亲密关系和走入职场、走入社会之后,这些所谓的社交能力,也是成就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一些基本素养。所以很多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他们希望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而是孩子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一个有软能力,也有硬知识,这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孩子是否一定要社交?这个答案肯定是不是的。因为学校不可能逼着一个学生去融入去社交,但是孩子是否也应该理解社交的重要性?尽管自己可能不愿意,但是学习这方面的能力,对自己的未来的发展很重要,这个其实是家庭和孩子应该是希望达到的。
所以我们来讲讲如果不好好社交,未来可能产产生的一些隐性的弊端:首先在美高,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未来冲刺到顶尖美本,肯定是有更好的一个平台。但是优秀的学生不仅仅是学术能力强的,学术能力是一个最基本的门槛,也必须要强。但是学术能力之外,你需要展现出自己的一些性格魅力,品性素养,包括领导力等。那么在美高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如果是一个完全拒绝不社交,甚至大家都不知道是谁,在没有任何存在感的这样的一个学生,在未来竞选学生会或者是俱乐部中的领导人的情况下是没有任何优势的。那么在未来比较功利地去思考申请美本的时候,需要去了解美国教育体系以及美国社会的整体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而不是能一味坚持着自己。当然也可以一味地坚持着自己,但是要接受坚持自己未来会得到的后果是什么。
另外建议回复学校邮件的时候,就是可以说孩子可能还在适应期间,非常感谢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另外作为家长也需要去提醒孩子社交的重要性,并且要走出自己的一个封闭的小世界,去踏出舒适圈挑战一下去结识不同的人。这也是成长中必经的一条路,从一个家长的层面表态说会帮助孩子往前走是最好的。
有帮助
·
1
无帮助
·
0
回复
·
0
感谢
·
0
回复请登录
致谢请登录
广告
范迪信国际教育-Zion老师
中级顾问
位于其他
·
回答于2021-10-13
很多其他顾问老师都已经解答了应该如何回复老师,我在这里补充一下关于学校老师的想法吧。很多时候亚洲的家长收到老师对孩子的反馈,第一反应是要“解释”以及希望老师“包容”,不知不觉中把老师放在家庭的对立面。
其实很多时候老师主动联系家长,更主要的原因是“告知”以及“寻求帮助”,跟家长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家长可以给老师提供的帮助包括像家长文中提到的提供孩子成长中的性格背景信息、或者多跟孩子打电话沟通并不时反馈给老师、甚至长周末抽时间亲身到美国探望孩子等等。
社交当然不是必须的,但是大多数中国学生去美国高中读书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学术,而是社交。寄宿学校之所以是寄宿学校,就是因为它培养学生的目标也包含了通过学术以外的各种活动和人际互动,以让学生的性格和社会能力有所成长。
任何事情都有个程度,如果真如老师所说的“从不主动参加optional的社交活动”,的确是一种比较极端的选择。现在才刚开学不久,建议学生如果将来遇到自己不特别抗拒的活动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尝试一两次,说不定会有以外的收获呢。
有帮助
·
2
无帮助
·
1
回复
·
0
感谢
·
0
回复请登录
致谢请登录
雄鹰教育首席顾问-美国Bobby老师
中级顾问
位于美国
·
回答于2021-10-12
去美高读书,课堂知识只是其中一部分,对美国环境及人文风俗的了解,应该也是来美高读书的一部分初衷吧。
有帮助
·
1
无帮助
·
1
回复
·
0
感谢
·
0
回复请登录
致谢请登录
美国创藤教育
中级顾问
回答于2021-10-11
您好:
如实告知您的孩子的性格,让老师多么理解就好,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社交,有的孩子就是喜欢独处,只要确保孩子心理健康,而且没有抑郁或者是有压力就好。
有帮助
·
0
无帮助
·
0
回复
·
0
感谢
·
0
回复请登录
致谢请登录
赢天下—毛老师
中级顾问
位于上海市
·
回答于2021-10-11
家长您好,得知孩子“性格独立”、“自己责任内的东西都能完成”且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这非常好!您可以邮件跟学校说明一下孩子这些情况,也可以谈谈您对这个情况的看法。
第二,学校老师可能是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发了这封邮件,你或许也可适当考虑一下,孩子是否有哪些方面引起了学校老师的担忧,这些也都可以跟学校老师多沟通。
总之,孩子一个人在外不容易,现在也刚开学没过多久,家长时间允许的话,尽量多关心一下孩子的情况。
有帮助
·
1
无帮助
·
1
回复
·
0
感谢
·
0
回复请登录
致谢请登录
美国李秉光教授
特邀顾问
私信
位于999
·
回答于2021-10-11
我建议您实事求是地把孩子的情况先向学校说明,同时也告诉学校会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活动和参加社交活动。即使孩子比较独立,在以后的事业中也是躲不开和他人合作的,独木难成林,适当的社交能力是必要的。
有帮助
·
0
无帮助
·
0
回复
·
0
感谢
·
0
回复请登录
致谢请登录
广告
7edu-Dr. Jing
中级顾问
回答于2021-10-08
美国高中有喜欢社交的,也有不爱社交的。本无对错之别。只要孩子本身心理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就好。
我参加过一个斯坦福大学的招生宣传会,招办主任公开表明我们不仅不歧视,反而还有些偏爱有些 nerdy 的学生。
有帮助
·
0
无帮助
·
0
回复
·
0
感谢
·
0
回复请登录
致谢请登录
美高冯老师-前招办主任
中级顾问
回答于2021-10-08
家长您好,我读了下来,认为您的孩子不但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我在美高近20年工作生涯,见到此类孩子最终的发展都不错,每个学校的Advisor及其他管理人员的认知和同理心良莠不齐,建议您跟Advisor写封邮件,把以上的如实讲一下就好,孩子坚持做自己,仅参加有意义的Social足以。
有帮助
·
0
无帮助
·
1
回复
·
0
感谢
·
0
回复请登录
致谢请登录
迈润肯留学石老师
特邀顾问
私信
位于北京市
·
回答于2021-10-08
您好:建议给Advisor回一下邮件,解释一下孩子的性格和基本情况,让他与孩子也沟通一下。同时也建议孩子也多交一些朋友,在美国融入学习和生活环境对国际生也是必修课。
有帮助
·
0
无帮助
·
0
回复
·
0
感谢
·
0
回复请登录
致谢请登录
1850***9248
读者
回答于2021-10-08
只要申请大学时候推荐信上没有因此产生的负面评价就好。
有帮助
·
0
无帮助
·
1
回复
·
0
感谢
·
0
回复请登录
致谢请登录
庄稼把式
中级顾问
回答于2021-10-08
自己没因老师说的那些所谓的问题在心理上形成压力,就不用管它,人类的活动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自己不想要,就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做。
有帮助
·
1
无帮助
·
1
回复
·
0
感谢
·
0
回复请登录
致谢请登录
广告
我要提问
匿名
登录并提交问题
广告
广告
反馈
上传图片或文件
类型:
图片
文件
群回答
官方回答
上传头像
修改头像
移除头像
上传附件
修改
移除
上传图片
修改图片
移除图片
0%
群来源
美国高中-申请主力群2(126194363)
美国高中-在读家长群(249292512)
美国大学-申请主力群(255528874)
美国高中学生群(174429386)
高申预备群(141410073)
美国高中-申请主力群2(204750079)
美国大学申请学术家长(456150197)
FS申高交流群1
FS申高交流群2
FS申高交流群3
FS申高交流群4
FS申高交流群5
FS申高交流群6
FS申本交流群1
FS申本交流群2
FS18fall家长群
FS19fall家长群
FS美高低龄家长群
取消
提交
官方回答 / Submit a response
回复人名称/Your name
*
回复人职位/Your title
*
上传头像/Your photo
英文回复/Response in English
*
中文回复/Response in Chinese
上传附件/Attachment
上传图片/Photo
复制链接
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