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5 日晚,迈润肯留学创始人石老师的直播间里,低龄留学家庭的集体焦虑写满了屏幕。这场以“美高申请:8 申 9 还是 9 申 9?”为主题的直播,吸引众多家长在线守候。
拥有15年美高咨询经验、5 年美初美高陪读经历,且实地探访过300余所美高的石老师,用真实案例与一手数据,为家长们拆解了这一关键决策背后的逻辑。
我们将石老师直播的精华版整理出来了,分享给大家:
01破除认知误区
直播开篇,石老师就打破了“8申9更具优势”“9申9更稳妥”的固有认知。
“美高招生官从不看申请时的年级,只看学生的综合实力。” 她结合数据指出,无论是8申9还是9申9,学校的录取标准完全是根据需求匹配一致的,不会因申请者在读年级就相应地降低要求。
她通过案例告诉大家:“核心不是早晚,而是孩子的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是否匹配9年级的入学要求。”石老师强调,性格独立、适应力强的孩子,早一年赴美能更快融入文化;学术基础薄弱或心理不够成熟的孩子,多一年准备反而能更从容。
02时间线拆解
“美高申请最忌临时抱佛脚,8申9和9申9的筹备周期整整差了一年。” 石老师在直播中给出了清晰的时间规划表。
8申9的时间线:
7 年级上学期完成托福基础备考,寒假冲刺首考目标 80+;
7 年级下学期主攻 SSAT,同时参与 1-2 项长期背景提升活动(如学科竞赛、公益项目);
8 年级9月前考出理想标化成绩,10月启动文书撰写与院校筛选,11-12 月完成面试与申请提交。
“这个节奏要求孩子必须高效平衡校内学业与申请准备,适合时间管理能力强的家庭。” 石老师补充道。
9申9的时间线:
8 年级上学期开始托福学习,下学期完成首考;
9 年级寒假前拿下SSAT目标分数,同时利用暑假参加美高夏校或沉浸式体验项目,丰富申请背景。
“多出来的一年能让学术基础薄弱的孩子查漏补缺,相对成熟的优势也能让孩子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适应、融入。
03学术\性格匹配原则
针对家长最关心的“成绩与路径匹配”问题,石老师则更建议家长们以孩子的性格特征为起点去看申请时机。按学术水平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常规建议:
学术拔尖者(托福 100+、年级前 10%)若性格外向、自主规划能力强,8申9 可抢占顶尖寄宿校课程与社团资源,为美本积累优势;但性格内敛、表达稚嫩者,选9申9打磨成熟度,避免因面试短板错失机会。
学术中等生(托福 80-100 分)若性格沉稳、擅长深耕,9 申 9 可利用额外一年补标化、做特色活动(如编程、竞赛);性格活泼、适应力强的则可尝试 8 申 9,以活力特质弥补成绩差距。
基础薄弱者(托福 80 分以下)无论性格如何,均建议 9 申 9—— 内向者可借时间夯实基础建信心,外向者能积累活动经历,避免 8 申 9 时因硬实力不足受挫。
石老师认为,全方位的匹配学校,以及不同的策略(常规申请\补录)是申请的关键,这也是美高教育多元化、让孩子能够绽放的魅力所在。
04美初铺垫需重估
“很多家长忽略了美初与美高的衔接关系,其实美初的准备直接决定了申请高度。” 石老师结合探访美高的经历指出,招生官非常看重学生的“学术连贯性”、“学术能力成长性”。
石老师建议美初阶段需做好三点铺垫:
一是培养英语思维,而非单纯背单词,可通过阅读美高必读书目、参与英语辩论俱乐部实现;
二是提前适配课程体系,选择涵盖代数、科学实验的课程,避免因课程断层影响学术评估;
三是打造特色活动,“招生官对‘琴棋书画全才’已审美疲劳,专注一项特长(如陶艺、马术)更易脱颖而出”。
05低龄留学的“双向”
作为资深陪读妈妈,石老师的分享既有硬核的专业优势,又有亲身经历的细腻感受。她坦言:
8申9或者9申9的核心在于“长期适应价值”—— 早一年或晚一年,如何能更快攻克语言关、融入文化圈层,甚至在选课、竞赛中抢占先机,对孩子是最重要的,孩子只有在轻松愉悦最充分尊重、接纳的环境,才能更好的成长。
不容忽视的是,13-14 岁的孩子易面临文化冲击,部分学生因缺乏情感支持出现心理波动。“应对风险的关键在‘提前预案’。” 石老师给出了三条实操建议:
一是出发前进行“文化脱敏”,通过纪录片、美高学生访谈了解真实校园生活;
二是建立“双线沟通”机制,每周与孩子深入交流学业外的生活细节,同时与学校辅导员保持联系;
三是预留“适应缓冲期”,若孩子入学后压力过大,可与学校沟通调整课程难度,“健康成长永远比进度更重要”
家长可以从五个维度评估:孩子的心理成熟度、学术基础、时间管理能力、家庭支持力度,以及目标学校的要求。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适合与否。选对窗口期,才能让孩子的美高之路走得稳、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