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3848363@qq.com
特邀顾问
点赞 4160
粉丝 864
最佳回答 89
1073848363@qq.com
特邀顾问
点赞 4160
粉丝 864
最佳回答 89

直播回顾 | 石老师解析美本申请风向突变:扩招、新通道与标化回归下的机遇与策略

发表 2周前
阅读数 6
分享至

2026Fall 美本申请季变数丛生:MIT、耶鲁等名校恢复标化强制提交,“扩招” 传言真假难辨.....无数家长与学生陷入迷茫。

为此,迈润肯留学石老师在昨晚展开了主题为“美本申请风向突变 —— 扩招、新通道与标化回归下的机遇与策略”的直播,结合真实案例,全面拆解政策动向,为申请者理清思路,并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以下是对本次直播内容的全面回顾与整理。

 

四大核心议题深度解析
直播内容梳理
01
真相与机遇:美国大学真的在扩招吗?

近年来,“美国大学扩招”成为家长圈热议的话题。但事实是,不是所有扩招都对国际生有利。石老师在直播中深入剖析了“扩招”背后的真相,帮助家庭理性判断,避免被表面信息误导。

真扩招的学校:

第一,公立研究型大学,受州政府拨款增加影响,部分公立名校确实在扩大本科招生规模。例如: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整体本科名额扩增5%-8%,尤其在STEM领域(如计算机、数据科学、生物工程)新增岗位明显。

  •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UW Seattle):扩招幅度更大,且因地处西雅图科技中心,与亚马逊、微软等企业合作紧密,实习与就业资源极为丰富。更重要的是,该校STEM专业扩招后,国际生录取率从18%提升至22%,真正实现了“扩招红利”。

第二,私立大学新兴专业,为打造学科品牌、吸引优质生源,一些私立名校在特定新兴领域增设名额。例如: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公共卫生数据分析”项目;

  • 南加州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这些专业的扩招比例高达10%-15%,且初期申请竞争相对较小,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窗口期机会”。

“假扩招”的常见噱头:

  • 文理学院宣称“扩招国际生”,实则只是将waitlist转正率提高2%,或新增10个名额但申请人数激增50%,最终录取率反而下降;

  • 有的学校并未真正增加总名额,而是将秋季入学名额调整至春季,对希望秋季入学的学生毫无帮助。

  • 国际生能否真正受益?关键看“增量分配”!以加州大学系统为例,虽然整体扩招,但70%的新增名额优先分配给本州居民,国际生实际可争取的增量仅约2%-3%。相比之下,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对国际生更为友好,其扩招政策直接惠及海外申请人。

核心建议:

不应盲目追逐“扩招”概念,而应深入调查:该校扩招是否真实?目标专业是否为重点扩招方向?国际生在新增名额中的占比如何? 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才能抓住真正的机会,避免“扩招噱头”浪费宝贵的申请名额。

02
申请通道:除了CA系统,必知“新路径”

申请美国本科大多通过Common App,但实际上,合理利用不同申请系统,不仅能避开Common App的拥堵竞争,还能更精准地展现学生优势。

第一,联盟系统Coalition for College App —— 适合重视成长轨迹的学生。

Coalition App由超过150所美国高校组成,包括普林斯顿、耶鲁、密歇根大学等顶尖院校。其最大特色是支持上传“成长档案”(College Success Portfolio),允许学生从9年级起持续记录学习过程、活动经历、反思笔记等。

适用人群:有长期坚持的课外活动、项目制学习经历的学生。相比Common App的“结果导向”,Coalition更强调“过程价值”。

第二,大学自主系统 —— 必须“对题下药”

UC系统(加州大学):必须使用其专属申请平台。文书题目注重批判性思维与社会参与,如“描述一次你挑战某种观念的经历”。若直接套用Common App通用文书,极易因“不贴题”被拒。

ApplyTexas系统(德州高校):用于申请UT奥斯汀、莱斯大学等。文书需体现对德州社区的理解或贡献,如有相关公益经历会显著加分。

第三,为特殊背景学生开辟绿色通道的新兴平台QuestBridge。

QuestBridge是专为低收入、第一代大学生设计,对接斯坦福、MIT等39所顶尖名校的“全奖项目”,实现“零成本上名校”。

此外,BridgeU作为Coalition的“姐妹平台”,提供个性化选校匹配与申请建议报告,帮助学生找到学术适配度最高的学校。

核心策略:分学校、选系统!

申请藤校可用Coalition App突出成长性;

申请加州系必须用UC系统并定制文书;

申请德州高校则用ApplyTexas;

特殊背景学生可尝试QuestBridge等平台。

切忌“一刀切”全部走Common App,错失差异化优势。

03
标化强势回归:高分还重要吗?

继MIT率先宣布恢复SAT/ACT强制提交政策后,耶鲁、达特茅斯等名校也陆续跟进,标志着“标化可选”(Test-Optional)时代的部分终结。面对这一变化,家长普遍焦虑:“孩子还没考托福怎么办?”“高分还要不要交?”

第一,对“必须提交标化”的学校:尽早规划,确保达标。

MIT、耶鲁等校明确要求提交SAT或ACT成绩。这意味着:标化成为“硬门槛”:分数不够,材料可能根本进不了初审池。

备考需前置:建议9年级开始托福词汇积累,10年级首考托福(目标90+),11年级冲刺110+,同时准备SAT/ACT。

第二,对“标化可选”的学校:高分提交,低分隐藏。

哈佛、普林斯顿虽仍为Test-Optional,但数据显示,提交高分的学生录取率显著更高。因此策略应为:

  • 若标化成绩高于目标校录取中位数(如NYU托福110+),则务必提交,增强竞争力;

  • 若成绩低于中位数(如托福80+),则可选择不交,重点突出GPA、活动与文书;

  • 切忌“明明高分却不交”或“低分硬交”,前者浪费优势,后者拉低整体印象。

第三,备考要有优先级:GPA为本,标化为辅

标化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以牺牲GPA和课外活动为代价。现实中,GPA才是申请的“地基”,而标化只是“加分项”。若因刷题导致GPA下滑或活动停滞,反而得不偿失。 

第四,国际生特别提醒:

托福是第一优先级,其次是SAT。若托福长期卡分,可考虑转向多邻国(Duolingo)。切勿“死磕”单一考试,耽误整体进度。

04
26Fall 选校策略:按“适配度”调整

政策多变,需告别 “只看排名”,按 “政策适配度” 分层定位,兼顾冲刺、匹配、保底,“早规划”是重点。

申请时间规划:早准备不赶末班车

  • 9-10 年级:定方向,完成托福首考,启动 1-2 个核心活动(科研 / 公益),调研院校政策;

  • 11 年级:托福刷分,备 ACT/SAT(若需),深化活动(拿奖 / 出成果),定申请通道;

  • 12 年级上学期:10 月前定院校与通道,11 月前交早申(ED1/ED2),12 月前交常规申请(RD),提前准备避系统崩溃。

提醒:

ED1/ED2 核心是 “真喜欢院校”,非追高录取率,丛丛近年迈润肯部分学生案例来看, RD 比 ED 录得好,关键在“适配度”。

 

在直播互动环节,家长们提出了多个现实问题,以下是部分代表性问答:

Q1:美籍宝宝(美宝)申请美本有哪些优势?

A:美宝在部分州可享受“州内学费待遇”,目前明确支持的有加州、德州、密歇根州、华盛顿州、夏威夷州、北卡罗来纳州。但各州政策不同,需具体查询 residency 要求。例如加州要求父母一方在本州纳税居住满一年。

Q2:国内普高学生没有AP课程,会不会影响申请?

A:确实存在劣势。美国大学难以通过成绩单判断学生是否挑战了高难度课程。因此建议: 尽早参加AP考试(如微积分、物理、心理学等),用成绩证明学术能力;或通过Coursera、edX等平台修读大学级别课程并获取证书;在文书中说明课程背景限制,强调在现有条件下取得的成就。

Q3:签证政策有没有变化?会影响学生吗?

A:尽管特朗普政府时期签证政策收紧,但根据我们今年送签的情况来看,所有学生均顺利获得F-1签证,未受实质性影响。关键仍是材料真实、动机清晰、语言流利。 

Q4:ED录取率高,是不是应该优先ED? 

A:ED的核心前提是“真正喜欢且愿意绑定”。我们发现,近年来RD录取表现反而优于ED,尤其对于活动丰富、文书打磨到位的学生。因此,选择ED不应只为“提录取率”,而应基于真实偏好。

 

迈润肯团队优势:专业、灵活、结果导向

迈润肯教育之所以能在复杂多变的申请环境中持续创造“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案例,源于其独特的团队构成与服务理念:

  • 康奈尔、斯坦福等名校前招生官坐镇:深谙各校录取偏好与内部评估逻辑;

  • 十年以上实战经验导师团队:熟悉中美教育体系差异,能精准指导课程选择、活动规划与文书写作;

  • 个性化策略定制:拒绝模板化申请,坚持“一校一策、一生一案”;

  • 全流程陪伴式服务:从9年级规划到签证指导,全程跟踪,及时调整。

 

石老师金句:“一个孩子的优秀是包装不出来的,自身的光芒才是最动人的。” 我们所做的,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并让它被世界看见。
反馈